他曾是大明朝的擎天重臣为什么最后要降清

松锦之战是明清两个王朝的生死之战,谁也赔不起 。但是最终这场战役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明帝国集结起来的精锐力量消耗殆尽,此战以后,明朝再也没有了可以与清军决战的大兵团力量 。此时,整个明帝国只剩下了吴三桂率领的3万败军和陕西一带的驻军还堪大任了 。
网络配图
一、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关键时刻再次出征
洪承畴这个万历44年的进士能文能武,在纷乱的明朝末年正是这样的人显露光彩的时刻,孙传庭和卢象升等一大批名将名帅都是这样脱颖而出的 。如果说李自成这辈子最怕的人是谁,其中一个是孙传庭,恐怕另一个就是洪承畴了 。早在崇祯初年,此二人联合作战,生擒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并把新一任的闯王李自成打的丢盔弃甲,最后带着10多人逃进了深山 。但是此时,关外的皇太极帮了李自成一个大忙,皇太极率领大军进犯,崇祯皇帝立刻火急火燎的命令洪承畴、孙传庭撤军救驾 。从当时的形式来看,北京的威胁并不大,如果崇祯皇帝能撑一下的话,李自成这个家伙必定成为历史 。
【他曾是大明朝的擎天重臣为什么最后要降清】崇祯皇帝鉴于李自成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决定转过手来对付关外的皇太极 。在思考最高军政长官的时候,崇祯思虑再三,最后选择了洪承畴 。而此时的孙传庭已经被崇祯关进了大牢,洪承畴接受了总督蓟辽的职位,不过这个职位可不是什么香饽饽 。不但要面对如狼似虎的清军,还要防备身后君主的猜忌,从万历后期的杨镐开始,20年了,他的前任们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
二、松锦之战处处掣肘,明军最终一败涂地
皇太极为了一步步蚕食关外的领土,决定对明军重镇锦州发动攻击 。但是很不巧,锦州的守将祖大寿也不是一个废物,清军攻了很久,始终拿不下了 。最后清军的统帅多尔衮是在无计可施了,选择了后退围城 。由于锦州的得失关系重大,崇祯命令洪承畴立刻出兵援救,但洪承畴认为没有15万以上的军队和充足的粮饷无法救援 。最后崇祯答应了他的请求,从宁夏、大同、榆林、固原等各处集结了13万军队交给洪承畴 。洪承畴的计划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层层向前推进,最后与锦州城中的明军里外夹击,一举消灭清军主力,吃掉皇太极这个祸害 。锦州城中的祖大寿派人突出清军的包围,也向洪承畴传达了同样的建议,劝告洪承畴千万不要冒进,锦州城守个一年半载不是问题 。
网络配图
明军的战术奏效了,不管是济尔哈朗还是多尔衮都在明军的进攻下一败再败,多尔衮连自己的指挥部都丢了 。但是远在北京的崇祯皇帝和兵部老爷们,却很不喜欢这套战术,因为这是其他各镇空虚,万一塞外的蒙古再南下的话,就麻烦了 。于是他们催促洪承畴身边的监军张若麒,张若麒再催促洪承畴 。此人向北京报捷,说什么清军已经后勤补给困难,如果此时出兵定能大胜 。崇祯皇帝和兵部相信了他的鬼话,崇祯命令洪承畴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出兵,打败清军,创造一个松锦大捷出来 。洪承畴被逼无奈,只得出兵 。
三、大军折损过半,洪承畴降敌叛国
明军大部分主力向清军发动进攻时,后勤的粮草被清军焚毁 。几天以后,失去了后勤的明军开始突围,但是这时的明军已经军心大乱 。最后的结果是明军阵亡54000多人,洪承畴率领7000多人逃往松山,吴三桂带领两万多残兵败将撤回宁远城 。八镇总兵中的四镇阵亡,此时的明朝再也派不出任何援军了 。在松山苦苦坚守了6个月的洪承畴,被部下出卖,送给了皇太极 。不过皇太极下令将松山所有已经投降的明军全部斩杀,一个也不留,包括那位出卖洪承畴的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