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陵之谜:帝尧的葬处为何至今无从无从考证?( 二 )


从尧陵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看,从北部大户垣黄土梁俯视,尧陵不过是个小小的黄土丘 。但如果站在杨村河谷向北仰望,尧陵却显得高大雄伟并有着特殊的地貌特征 。涝河是杨村与柏村两河汇合后的称谓,两河之间的黄土平梁称冢垣,杨村河之北的黄土平梁叫大户垣,尧陵就坐落在乔家垣的最西端,大户垣的南缘,杨村河与柏村河将要汇合之处,这里是平阳有名的山前黄土台地丘陵区 。这一广阔的黄土台地,由若干黄土平梁组合而成,梁如条条土龙刚出云山,由东向西奔行,梁间沟沟有水,如条条水龙由东向西游动 。在尧部落生活的时代,道道山梁着绿装,条条河沟水潺潺,青山绿水,诗情画意,宛如仙境 。
中国古代的人们选择阴阳宅要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既避开寒风的侵袭,又可接纳和煦的阳光,其挡风的山势还要委曲盘桓,草木茂盛,土层深厚,坟墓的周围要水流悠扬平缓 。尧陵位于霍山主峰西南,气流运行通畅,而且杨村河与柏村河汇合后形成的涝河,气流至此而聚,因霍山主峰以南高度逐次降低,所以向西伸延的黄土梁由南向北高度渐次升降,山山之间清水弯弯,陵冢两侧又有沟水,因此尧陵是一块背风向阳,藏风纳气,清水长流,气聚不散的风水宝地 。马志正、李福兰等专家在研究后认为,信奉风水的尧臣民们一定要将自己崇敬的人埋葬在这里,即使信奉风水的后来人也会设一假冢满足人们的寄托 。因此,尧冢是约一万年前因河流改道形成的离堆山,不是当年送葬的人们每人一袋土垒成的墓冢 。
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 。不过近年来有人提出了新颖的看法,认为尧时的政治中心在南方,尧死后葬在今湖南攸县的高视乡 。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尧帝的政治中心在南方 。关于尧陵的地点,《汉书·地理志》说在中山唐县南,《水经注》对此曾提出过质疑,并否定了此说 。《路史》作了些考证,但也未考出确切地点 。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
《南岳志》引《春秋感精符》说:“尧为翼之精星,在南方 。”古天文与地理对应,按古星野说,翼、轸二宿对应楚国,而尧星是翼宿中的一星,其地应在南楚 。尧与翼宿关系甚密,《竹书纪年》说尧即位后“居冀”,冀作为都城是从尧开始的 。汉人以为冀为北方州的讲法早已被人否定,冀其实就是“翼” 。上古的这个“冀”在楚国,因为翼宿对应楚国,也就是苗民之地,当尧禅位于舜时,古书记天象说“景星出于翼”,这颗景星就是后世所说的尧星 。《山海经》说陶唐氏在南海之内,又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 。”尧山在洞庭湖边二妃墓所在的黄陵东南419里之处,从距离上推算当在今攸县北境 。
今攸县北部皇图岭镇附近有平(坪)阳、丹陵等地名,攸县之北江为渌水支流,这些正与《帝王世纪》所记相合 。书上说尧生于丹陵,都平阳 。丹陵就是丹朱之陵,据《山海经》说,他葬在苍梧山的北面 。攸县西有凤凰山,东有鸾山、凤岭 。凤凰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有“南岳庙”位于坪阳乡极冲处 。在古人的观念中,凤凰就是飞得很高的那种雉,又称翟、天翟 。翟又常作狄 。《山海经》说:“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 。”这已很明确尧是葬于凤凰山的东南 。
有学者还曾亲自到攸县进行过考察,找到了一个以尧为远祖的刘姓家族 。该家族共十五房,其中一房称为尧山房 。尧山房的人主要分布在攸县的坪阳庙、皇图岭、高视、黄丰桥及醴陵一些乡镇 。尧山在高视乡,是一座相对高度为150米左右的小山,山顶上九成高处有一个口径面积达十多平方米的垂直洞穴,称天井龙,人们认为这个洞穴是用来葬天子的 。有人认为墓地是下陷成井的,高视乡四面环山,尧山位于极狭处的西端入口处,附近地名全与尧、天、龙有关,如尧前组、尧山组、龙潭前村、龙潭江、龙家陂、天井龙、天台山、天子坪等 。在高视乡,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较多的古文化遗迹,如界头村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簇等,新乐村挖掘战国墓葬群一处,发现铜釜一尊 。附近的贾山乡、菜花坪乡也发掘出新石器遗址各一处 。天子坪西面的坪阳庙乡三面环山,入口极小,山上仅一通道,易守难攻,尧帝在此建都极为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