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间谍骗残了楚国出卖自己出生国让人唏嘘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昨天老福跟网友一起聊了战国时的纵横家书公孙衍,一生中当过三个国家宰相的公孙衍确实了不起,不过虽然公孙衍的名声满响亮的,历史对他也是认可的 。但他的一生却是比较失败的,一败再败最终落了个被杀头的境地 。
公孙衍为何会一败再败呢?自然就是因为他的死对头张仪够厉害 。在战国的纵横学中,因为公孙衍反秦,所以他主张合纵攻秦,意思就是把这些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而张仪是一心向秦的,所以他主张连横,这个连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收买一个小国一起去攻击另外一个小国,以此类推最终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 。
说到张仪,其实不仅仅是公孙衍被其打败,老福在前几天说的屈原也是被其气得半死不活的,当年张仪入楚当说客的时候,把楚怀王骗得团团转,最终秦国把楚国给打败了,屈原也只能跳江而死了 。
网络配图
对于张仪这个人历史评价还是不错的,只有孟子说其不是大丈夫,不过事实上他就是一个超级大间谍,站在秦国的角度来说自然是不错,但若是站在其它国家的角度来看张仪,用间谍来形容是再好不过了 。当然,如果站在他的出生地魏国来看,那估计会被吃瓜群众骂骂死 。不过当时的吃瓜群众比现在的好多的,张仪晚年在秦国混不下去的时候,他们竟然还能回到魏国安享晚年 。如果换所现在,估计每天都有人站在他家门口扔臭鸡蛋 。
废话不说,我们现在来聊一下张仪的简要历史,据《史记》的记载张仪是魏国人 。对于他的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交待,不过从一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张仪是个穷人家出生的 。张仪有一次去楚国,曾与楚国令尹也就是楚相吃饭,饭间,大家传看楚相的一块玉璧,结果玉璧不见了,大家一口咬定是张仪偷的,理由是张仪很穷,所以只有他能偷东西 。结果张仪被暴打一顿,从此他便记仇楚国 。
张仪一直想报复楚国,但楚国在当时也是个强国,不是一般的国家可以对付得了的,能对抗楚国的只有秦国,于是张仪决定去为秦王服务 。
那张仪在秦国是怎么上位的呢?老福在昨天公孙衍的文章中讲过,公孙衍在帮秦过打败魏国后因为收了魏国的钱,就建议秦王不要再打魏国了,改打其它国家,这时张仪提醒秦王说,魏国才是秦国最大的敌人,公孙衍是骗大王的 。于是公孙衍被撤职,张仪代替了公孙衍的职务,当上了秦国的宰相 。
从此张仪一生向秦,哪怕是在最不得意的时候也没有改变 。
网络配图
张仪虽然在秦国任宰相,但他的特长并不是内政,而是外交,主要工作是当说客 。张仪到秦国当官第一个要打压对手就是生他养他的魏国,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不幸一样,此时的张仪竟要靠出卖自己的祖国来追求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在魏国张仪开始了他的间谍生涯 。虽然历史对张仪的评价是正面的,但他对魏国的所作所为,仍是令人唏嘘不已 。
张仪回到魏国的时间是公元前322年 。目的是让魏国臣服于秦国,从而实现他与秦王事先拟定的“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的战略计划 。不过张仪的这个目的没有达到,虽然魏王让他当宰相,但因为魏王自恃国力雄厚,并不打算臣服于他国,于是张仪就派人悄悄回秦国,让秦王发兵攻打魏国,试图以武力逼迫魏国就范,因为有张仪这个间谍在,秦军打魏国很顺利,魏王只能割地求和 。
于是秦国便向魏国和韩国借道进攻齐国 。齐威王派军应战,顽强抵抗,大胜秦军 。
秦国的这场失败,让张仪的连横策略遭受挫折 。魏国内部主张亲齐的势力再次抬头 。齐、楚两国要求驱逐张仪,魏国也派出使者到楚、赵、燕等国游说,争取合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