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例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解释: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译:孟子说:“一昧地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武成》这篇文章,只不过取其中的二三个道理罢了 。能爱民的人无敌于天下,以最爱民的政策征伐最不爱民的,怎么会使鲜血流得来可以漂起武器呢?”
作品简介及赏析
《尽心章句下》选自《孟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丛段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作品的理论,不但纯启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悄郑如,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 。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 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例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

文章插图
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什么意思?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大橡2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扩展资料: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例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

文章插图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芦弊,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陪仿族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理解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
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任何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都要进行思考和辨别,不能都听前人的或者别人的观点 。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