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孚只是三国中的一个小谋士却一次次忽悠曹操

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掌控着天下四大州(青州、幽州、并州、冀州)、素有“四世三公”之称的袁氏家族掌门人袁绍,于落寞中死去 。
袁绍死后,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就开始了无休止的掐架,总体实力上讲,还是袁尚比较强悍点,因而地,袁谭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来临之际,袁尚将大本营邺城交由审配管理后,亲自带队再一次对袁谭的所在地平原城发起了进攻 。
袁尚一打过来,习惯性操作下,袁谭就找了外援曹操来帮忙 。
兄弟俩打得正不可开交时,曹操出兵了,但他目标却不是袁谭急需支援的平原城,而是袁尚的大本营所在邺城 。
邺城城池算是比较坚固的,五月份,已是在城下耗了一两个月而收效不大的曹操,派人挖了
壕沟引入漳河水将邺城变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中孤岛,从此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 。
直到七月份,听闻了邺城状况的袁尚带着万把人赶回来援救了 。
为了能够将消息传递给审配,袁尚决定派遣一个人到邺城里,打探下动静 。
他所派出去的这个人,名字叫做李孚,一个耍得曹操军队团团转的人 。
李孚,字子宪,出生在项羽曾经耀武扬威并因此而奠定霸王的地方——钜鹿,据一种说法,他本来是姓冯的,后来才改姓的李 。
钜鹿郡的芸芸众生之中,李孚还算是有点成就的,也许是名声不错的缘故,后来他就出来做官了 。
总算是混得凑合,到了建安年间,他已经成了掌控了冀州的袁尚的主簿 。
主簿,这个官,来头不小,它虽然名义上只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但是因为跟长官走得近,熟知各种内幕,职权还是很大 。
我们所知道的,先前的吕布曾经担任过并州刺史丁原的主簿,后来的司马懿也曾经担任过大丞相曹操的主簿 。
袁尚这次去平原城攻打袁谭,顺便也是将李孚给捎带上的 。
为了能够使邺城的审配了解到外面的情况,也让自己能够了解到城内的守备详情,袁尚就找来了李孚商议,派个什么人去城里面看看动静 。
李孚很是实际地对袁尚说:“现在如果随便派个什么人去,恐怕不仅不能够知道内外的情况,就是进入城内也是个问题,还是我亲自走上一趟吧!”
袁尚一听李孚要去,那是好事啊,便说:“那你需要些什么,给你多加派些人手 。”
李孚却是摇了摇头说:“听说邺城被围困得很牢靠的,人派多了很容易被对方察觉,难以成事,我个人觉得,派三个骑兵跟着我见机行事了 。”
在袁尚点头同意之后,李孚亲自到军营中挑选出了三个温厚老实的骑兵,也不告诉他们去做什么,只是交代了要备好了干粮,预备好快马,但不能够带上兵器 。
路途中,李孚也不让三个随从歇着,命令他们在路边砍了树枝,做成三十多根责罚权杖,紧紧地系在马边 。顺便地,乘着还有点空暇时间,李孚改换了一套装扮 。
就在这些令人不明就里的事情办完后,李孚来到了邺城城下 。
进城,将袁尚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传递给城内的守将,以便里应外合,这是李孚的首要目的 。
傍晚时分,邺城城下,曹营北面,章门之西,一行人缓缓而来 。
这一行人,共有四人,领头的是位头戴武官头巾、手拿责罚权杖的儒生,在三个骑兵卫士的护卫下,这位自称“都督”的外来人员,一路上畅通无阻 。
闲情散步之余,威严的“都督”不忘本职工作,围城兵士但凡稍有松懈他便尽情呵斥,若是有违规的地方,拿起权杖,依据轻重分别处罚,“名正言顺”大旗下,围城兵士竟然无人敢有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