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究竟什么地方为何罪犯都流放这个地方

在许多清朝历史剧中,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满族的发源地,清皇族的老家 。为何把罪犯发放自己老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宁古塔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 。后设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的前身 。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 。既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6个,曾居住于此 。满语谓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 。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 。清朝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 。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
自清顺治十年(1653)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今已360余年 。因时值明清易代之际,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让宁古塔成为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 。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 。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 。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 。”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 。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
【宁古塔究竟什么地方为何罪犯都流放这个地方】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 。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并恢复爵号 。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 。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
《鸡林旧闻录》记载:清兵入关之初,流徙罪犯,多编管于吉江两省 。及康熙时云南既平,凡附属吴三桂之滇人,悉配戍于上阳堡,在今开原县边门外,满语称其地为台尼堪,尼堪汉人之谓 。
原文释读:清初入关,流放罪犯,大都流放到了吉林、黑龙江两省 。康熙二十年(1681)春,清师平定昆明吴三桂部叛乱,凡属吴三桂滇军之人,全部流放到了尚阳堡 。尚阳堡位于今开原县东部边门外(今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镇佟屯村西南10里、清河水库上游淹没区),满语称那个地方为“台尼堪”,“尼堪”是对汉人的称呼 。
为何宁古塔是清初最主要的流放地之一?
在清朝初期,流放的地点主要是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在内的东北地区 。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更重要的是,那里一直在清政权掌控中 。把不放心的政治人物流放到一个放心的地方去,这也许是中国历代当权者共同遵循的一个规则 。而且其他的地域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南方没有完全控制,那更何谈西北了,所以主要的流放地就是到东北 。而且鉴于当时的中俄关系,为防范沙俄的侵扰,让犯人们戍守边疆也是出于国防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