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淡豆豉别称香豉、淡豉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入药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的功效,对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等症有治疗作用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吧!
淡豆豉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苦,性寒 。
【归经】肺、胃经 。
【功效】解表、除烦、宣郁、解毒 , 主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
淡豆豉的药用配伍
1、淡豆豉与葱白同用可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 。

2、淡豆豉与栀子同用可用于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憹、烦热不眠等症 。
淡豆豉的药用功效
1、发汗解表: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 , 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 。《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
2、宣郁除烦: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 。《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 , 伤寒头痛 , 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 。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 。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 。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3、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 , 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 。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 , 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 。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 。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 。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
4、清热止?。旱刽院芮迦?。《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 。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 。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 。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 。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 , 内伤饮食生冷 , 积滞于肠中所致 。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
5、安胎作用:《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 。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 。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 , 手心烦热,口干咽燥 , 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 。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

6、解毒作用: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 。《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 。《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 。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 , 食物中毒 , 丹毒 , 及上疮痛烂等证 。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 , 黄水出” , 《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
淡豆豉的食用方法
1、淡豆豉丸
【材料】淡豆豉10粒巴豆1粒(略去油)
【做法】上药研匀如泥,丸如粟米大 。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 。不拘时服 。取下如鱼冻汁 , 病根除矣,急与补脾 。实者取而后补,虚者补而后取 。
【功效】主治小儿一二岁 , 面色萎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 , 或青筋显露,日渐羸瘦 。
2、淡豆豉蒸鲫鱼
【材料】淡豆豉30克、鲫鱼200克、白糖30克
【做法】将鲫鱼洗净,去鳞及内脏,放入蒸盘内,在鲫鱼上洒上淡豆豉、料酒、白糖 。将鱼置武火上蒸20分钟即成 。每日2次,每次100克 , 佐餐食用 。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
3、淡豆豉葱白豆腐汤
【材料】豆腐2~4块,淡豆豉15克 , 葱白15克 。
【做法】先将豆腐略煎,然后加入洗净的淡豆豉,加水约两碗 , 煎煮至大约一碗时再加入已切成段的葱白,稍作煎煮即可 。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透疹 , 除烦宽中 。
4、葱姜淡豆豉饮
【材料】葱白15克、葱须15克、淡豆豉10克、姜8克、黄酒30克 。
【做法】将淡豆豉、生姜(切丝)加水500毫升 , 加盖煎沸,加葱白、葱须盖严文火煮5分钟,再加黄酒烧开即可 。
【功效】解表和中,主治风寒感冒初期的头痛、喷嚏、发冷、无汗者 。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