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通过这些手段夜夜留住男人心:胭脂粉黛

在古代女人还是相对毕竟保守的,但是古代的女人也有诱惑男人的独门秘技,她们为了争宠常常使出一些特别的手段,而女人想要获得男人的宠爱就要准确把握男人的心理,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女人靠啥勾引男人的吧!浓妆淡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 。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 显学篇》,可见,2200多年以前就有“系列”化妆品了 。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连化妆品也不例外,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 。比较起来,古代妇女没有今日女性幸运,她们没有现成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妆扮自己的意愿 。
妆粉
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 。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 。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连命也搭上了,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
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
黛粉
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 。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 。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 。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 。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 。”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 。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 。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 。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 。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