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恢复李建成的太子身份?

众所周知的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之后才登基称帝,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帝范”唐太宗 。由于各种原因,李世民在登基之后追认大哥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并以亲王礼安葬 。
网络配图
李世民追认追认大哥李建成为“息隐王”,一方面是承认了李建成与自己的兄弟关系,但另一方面也否认了李建成曾经的太子身份 。毕竟如果承认李建成的太子身份,那“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就有很大的问题,李世民的皇位合法性也会受到极大损害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恢复李建成的太子身份?】但奇怪的是在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李世民突然下诏恢复了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因此后世便称李建成为“隐太子” 。而李世民这样做无异于变相承认当年的“玄武门之变”不合法,自己是个“叛逆”,这又是为什么呢?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登基几个月后便立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 。李承乾从小“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当上太子后无论是辅政还是监国都表现的非常优秀,广受好评,唐太宗对李承乾也是恩宠有加 。
网络配图
但是从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承乾的太子地位开始动摇,连一只脚也奇怪地残疾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太子李承乾越来越沉迷武事、耽于享乐,行事也越来越出格,甚至闹出了被称为“称心事件”的同性恋丑闻 。
随着李承乾太子地位的动摇,唐太宗的嫡次子魏王李泰的势力开始崛起 。李泰文采横溢,主持编撰了包括《括地志》在内的诸部大书 。唐太宗也非常喜爱李泰,大加恩宠,因此魏王李泰的影响与待遇逐渐与太子李承乾并驾齐驱 。
于是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夺嫡之争,朝廷上也形成了“东宫党”与“魏王党”两大集团,对贞观后期的朝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出于父子之情等等原因,唐太宗也无法真正解决着两个儿子之间的“夺嫡之争” 。
网络配图
综合来讲,唐太宗并不想废除太子李承乾,但也不想严厉打击魏王李泰 。对于这个时候的唐太宗来说,能使用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宣称自己没有废除太子的想法,稳定天下人心,从而让魏王李泰一党知难而退 。
因此在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正式恢复大哥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就是想借此表明自己依然会尊重“立嫡以长”的礼法,不会废除太子李承乾 。但可惜的是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还是难逃被废除的悲剧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