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新奇迹:金杖出土古国现身( 二 )


“芝麻开门”·文物“救火”
考古人的那种喜悦,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耀辉说:“太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了,简直就像阿里巴巴叫‘芝麻开门’一样,翻开一层土,就是一个惊天的大秘密啊!” 这种重大发现还包含着另一层欣喜——三星堆遗址的价值越高,才越有利于它的保护 。今年78岁的文物工作者敖天照对此深有体会,在1986年祭祀坑震惊世界之前,当地人鲜有文物价值的概念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广汉县文化馆工作,却对身边的三星堆知之甚少 。一直到1973年被送到湖北参加长江流域的考古培训,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指着他说:“你们广汉三星堆很重要啊 。”这位广汉的基层文物干部,才知道身边文物的重要性 。可是一旦意识到了这点,敖天照的内心就没有安宁过 。
遗址区跨越广汉南兴镇的3个村庄与三星镇的4个村子,生活着两个乡72个社的人 。祖辈耕种的生活使他们期盼迅速改变贫困,而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确定前,敖天照很难去说服人家“不要动这些土,很可能藏着大宝贝” 。他1975年回到广汉时,这个成都边上的县城正随着全国形势,“各个乡镇都在大办砖厂,搞‘五项工业’,中兴公社就利用三星堆的土堆取土” 。成堆的破碎陶片被扔在一边,“我一看,陶片年代应该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火候不高,手感比较软,器形也比较原始” 。11月,他从四川省博物馆借来50年代发掘的9件石器,拿回广汉做宣传和研究 。为了有个正式的名分保护遗址,“那时候就盼着省里赶紧来人,盼考古队的心情就像盼救火队” 。随着断续的文物发现,熬天照被一种兴奋和紧张牵引着 。但地下到底是何种级别的遗址,那时一直是个猜想 。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看,三星堆区域确实具备了作为都城的“上好风水” 。
“有游人参观后说,原来还以为三星堆是核反应堆呢 。”
三星堆文化的名气虽大,但很多人不明白它的文化内涵,副馆长张耀辉提到,怎样给三星堆博物馆定位,成为最直接的问题 。这种定位显然不是考古学范畴,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让普通公众接触神秘的三星堆,是一件涉及建立博物馆、发展旅游和保护文物的复杂工程 。如何让悬谜的三星堆文明成为一个卖点?怎样做到既“卖得好”,又保护了文物?采访人员7月底赶往广汉时,三星堆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刚利用周末去了一趟重庆,“建在市中心的中国三峡博物馆真漂亮”,让他们羡慕的是,三峡博物馆是北京以外直接以“中国”命名的博物馆,“国家直接拨款6个亿呀” 。不久前改组的三星堆博物馆领导班子,正在为重新打造三星堆形象奔波 。
网络配图
博物馆去年的门票收入接近2000万元,已经算国内少数能够自己运转的博物馆了,“不过我们现在是门票经济,收入全靠门票,缺乏项目费,以后想变成复合型经济模式” 。张耀辉说,他们一直在为三星堆的定位做比较研究 。比如与兵马俑博物馆相比,秦始皇“名气大”,作为中国的始皇帝是一个常识,“外国人只要学中国历史,必然提到这一块” 。兵马俑的文物非常集中,博物馆的大棚子直接建在发掘现场,背景知识也简单,游人一看就懂 。
但是三星堆跨越几千年的上古文化,依旧迷雾重重,多数问题还在争论中 。“我们在想,三星堆干脆围绕‘神’字做文章 。”一是指神秘,三星堆文化的来源、时间上限、哪些人创造的,都还是谜 。“神”还指古蜀王国的神权统治,张耀辉认为松散的部落林立的古蜀王国,正是靠神权统治意志,形成了王朝 。现在教育部初步同意将三星堆文化列入中小学教材,“那公众就有更多的知识背景了” 。依附于广汉这片土地的三星堆博物馆,曾经经历地方政府建博物馆的不少艰辛 。曾任广汉市文化局局长的肖先进说,1989年广汉市开始组织设计单位招标建馆 。建立三星堆博物馆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和展示文物,将广汉的文物资源变成旅游资源 。可领导班子到全国考察一圈,发现“除了兵马俑、故宫,几乎所有博物馆都靠财政养” 。办博物馆在当时看来是个“无底洞”,只能不断往里边砸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