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的禅让:之后数千年尧舜式禅让的模板

汉王朝的末代皇帝汉献帝是十分地道的倒霉皇帝 。他9岁时被立为皇帝,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做过一天真正的天子 。刚即位时,董卓把握朝政;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争斗不已,献帝成了他们争来夺去的战利品;逃到洛阳,又落到曹操手里,成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最后被迫“禅位”给曹操的儿子曹丕,还要奉献出自己的两个女儿给曹丕享乐 。
在《谥法》中,“献”的解释是“聪明睿智曰献”,可见献帝不是一个糊涂皇帝,甚至可以说他极为聪明睿智 。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事是:董卓马前叙乱 。十常侍之乱的时候,刘协和少帝刘辫逃出宫外,正仓皇间,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十万陇西大军奔腾而来 。小皇帝刘辫见这情况,吓得哆哆嗦嗦,双股战栗,口不能言 。小皇帝刘辫手下的内侍太监和一众文官没人敢出口大气,只怕稍有闪失,便惹来杀身之祸 。此时,刘协挺身而出道:“你是来劫驾,还是来救驾?”董卓见是一个小孩,不由一愣道:“当然是来救驾!”刘协高声道:“既然是来救驾,为何见了圣上不跪!”遂朝少帝刘辫指了指说:“这就是当今天子,你还不下跪!”当时的刘协才9岁 。能以稚龄之年面对这么大的阵仗而毫不慌乱,实属胆识过人 。这次大胆的应答,既是他一生中惟一的最亮点,也是使他走向悲惨命运的转折点 。
(十常侍指汉灵帝时期操纵朝政的宦官集团 。实际上有12人 。当时宦官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高望、栗嵩、段珪、张恭、韩悝、宋典12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贵宠 。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 。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 。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 。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正是十常侍为所欲为逼出来的 。)
在后来的李郭混战,汉献帝被各路军阀抢来抢去,又追又杀,受尽了逃亡之苦 。这一两年里,汉献帝在军阀战乱的海洋里漂来荡去,完全不能自主 。一番周折之后,汉献帝好不容易率领百官回到了帝都洛阳,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他开始封赏有功的大臣、将军们 。10岁出头的他已经非常懂得怎样为自己巩固势力 。当时,洛阳已被乱军烧劫一空,物质基础非常薄弱 。不过汉献帝并没有气馁,而是和百官一道出城采野谷,找野菜,以渡过眼前最危难的时期 。可是命运偏偏和他作对,就在汉献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上政治的拳击台,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时,便遇上了气势正旺、不可一世的超重量级人物曹操 。正是刚离狼窝,又进虎口 。
汉献帝不同于白痴皇帝晋惠帝,也不同于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有时还显得颇有一点才干 。如:194年天大旱,长安城内谷一斛值钱30万(而梁武帝天监四年时米斛30钱),人相食 。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饿死者如旧,献帝怀疑侯汶作弊,于是亲自检验,用米、豆各5升于殿熬粥,竟有两大盆之多,和平时大不相同,轻而易举地弄清了侯汶的假公济私,结果是“乃杖汶五十,于是悉得全济” 。(《资治通鉴》卷61)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是这样评价汉献帝的: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之所以在他手里终结东汉一朝,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空头皇帝而已,“威权去已” 。
献帝也曾经尝试着挣脱“傀儡”的命运,但没有成功 。与曹操的其中一次交锋就是名扬后世的“衣带诏”事件 。建安四年(199年),献帝18岁,任命外戚董承为车骑将军,秘密写下衣带诏赐给董承,授意董承联络汉室大臣诸侯,联合铲除曹操 。可他最终却无功而败,如此机密之事竟然被曹操获悉,以至于“除曹”尚未开始,与谋者董承、吴子兰、种辑等人就在次年被灭三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