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史记上两个版本完全不同?

秦二世胡亥究竟是怎样死的?
问题恰恰就出在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身上,他摆了个乌龙,在《史记》中给我们留下了两个迥然不同的版本 。第一个版本见于《秦始皇本纪》,第二个版本见于《李斯列传》 。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版本:
【秦二世胡亥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史记上两个版本完全不同?】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举国大乱,秦二世先被赵高蒙蔽了一段时间,后来纸包不住火了,他才得悉实情,因此越想越生气,立刻派宦官去责备赵高清剿关外盗贼太不得力 。
赵高深知秦法的厉害,对于“办事不力”的罪名,朝廷问责可重可轻:重则可以砍头灭族,轻则只是虚惊一场 。赵高结冤树敌太多,等着食其肉寝而其皮的人满街都是,他很害怕,于是将咸阳令阎乐(他女婿)和郎中令赵成(他弟弟)找来,晓以利害,定下毒计:郎中令赵成作为内应,诈称有大贼犯驾,然后阎乐率千余名官兵追捕而至,一直追到望夷宫的大门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卫队长,冲进宫去,后面的文章就好做了 。
宫中全无防备,阎乐率领的官兵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毫不费劲就杀进了秦二世的寝宫,放箭射他的帏帐 。胡亥气得七窍冒烟,让手下人拼命,到了这步田地,平日那些唯唯诺诺的奴才全不管用了,一齐作鸟兽散 。只有一名宦官仍留守在胡亥身边,胡亥逃进内室,用责备的语气对他说:“你干吗不早一点把赵高的胡作非为告诉我?竟让我落到今天这么悲惨的境地!”这蠢家伙真是至死不悟,居然责怪身边人不进谏,他杀掉的忠臣还少吗?阎乐急着履行完程序,好回去向赵高复命,他历数胡亥的罪恶,准许他自杀 。死到临头,胡亥仍不断降低自己的要求:见一下赵高?不行;降为郡王?不行;贬为万户侯?不行;黜为庶民?不行 。他的哀求全被阎乐驳回,万般无奈,只好伏剑自裁 。
关于秦二世胡亥之死,太史公司马迁给出的第二个版本更像是历史传奇小说,加进了许多虚构和想象的成分,还添入了神秘的佐料,因此可读性大大增强 。
秦二世入住望夷宫的第三天,赵高命令宫外的卫士全部换上白衣服,手持武器,面朝宫墙站立 。他跑进宫去,装出一副极度沮丧的神情,对秦二世说:“关东的盗贼已蜂拥而至!”
秦二世登楼一看,竟全是身穿白衣银铠的士兵,仿佛从天而降,自己的卫士却连半个鬼影子都不见了 。他信以为真,顿时大惊失色 。赵高赶紧半劝半逼秦二世胡亥伏剑自杀 。估计他还说了这样的话:“陛下是万乘之主,万万不可落入贼兵手中,辱没天子的尊严!”秦二世胡亥真够听话,就这么乖乖地自杀了,都没想过让“忠臣”赵高死在他前头 。
胡亥断气后,赵高立刻解下那方代表最高皇权的玉玺,佩带在自己身上,赶回咸阳宫,急于登基 。可是百官不从,他上殿,殿堂也像是发生了地震,摇摇晃晃,似乎就要倒塌 。赵高眼看天意不赞同他篡位,群臣不听从他称帝,只好作罢 。
太史公给出的第一个版本是阎乐逼死了秦二世,第二个版本则是赵高骗死了秦二世 。作为公认的信史,《史记》居然留下如此明显的破绽,着实令人不得要领 。
第一个版本,尤其是秦二世谈判时的弱智表现,极具画面感,也表现出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难道嗜血魔王也会有人性?没错,他们的人性往往只在大祸临头时才以极其弱智的方式透露出些许端倪 。
此后,子婴刺杀赵高,司马迁也提供了两个不同的时间,一是在子婴登基之前(见《秦始皇本纪》),二是在子婴即位之后(见《李斯列传》) 。这道题目的答案同样令人挠头,没法子,你也得闭上眼睛任挑一个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