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陶侃母亲教子严格曾退回儿子寄来的腌鱼

陶侃(259-334),字士行,东晋名将 。他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过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曾“路不拾遗” 。陶侃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得益于母亲的训诫 。
陶侃母湛氏是个勤俭耐劳、贤惠明理的人 。陶侃父死后,陶家生活窘困,湛氏常靠纺纱织布得来的钱供给陶侃,让他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以增长学问和见识 。有个大雪天,鄱阳孝廉范逵慕名来访陶侃,留宿陶家,可陶家却没有酒食款待来客 。湛氏命陶侃出去招待客人,自己则把床上新铺的薪草扯下来,做成了草料喂客人的马 。她又暗地里剪下自己的一头长发卖给邻居做假发,换钱买了酒菜,招待范逵及其仆从 。范逵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很好的招待 。离去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 。范逵后来得知陶母的举动后,感慨地说:“只有这样贤惠的母亲,才能生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啊 。”后人也用“截发留客”来称赞湛氏的贤惠 。
陶侃年轻时在浔阳县做小官,监管渔业 。有一次,他叫人把一罐腌鱼送给母亲吃 。湛氏原封不动退还了他,并且写了一封信去斥责儿子:“你做了官,把官家的东西送给我吃 。这不但对我没有益处,相反却增加了我许多的忧愁啊 。”她以此举教育儿子为官要廉洁奉公、不牟取私利 。陶侃遵从母训,后来领军出征,凡有战利品,都分给士卒,自己不留一点私货 。
湛氏对儿子的生活管束甚严 。陶侃在武昌与佐吏宴饮时,饮酒都有限量,有人劝他再饮一些,他凄然良久,说:“我少年时曾因酒醉犯过错误,为此父母就限定我的酒量,所以喝酒不敢逾越界限 。”他常对部下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游乐纵酒;生前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 。”他一旦发现佐吏因为谈论趣事而贻误政事,就命令收缴他们的酒器和赌博用具,全部投入江中,并对其予以严肃处理 。
陶母教子的事迹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官吏舒元舆路过陶母墓时,想到历来教子,母亲常偏于恩慈而威严不足,所以孩子不服管教,容易滋生骄气,而陶母与孟母一样,采取恩威并用的方法,使家训获得成功 。他有感于此,写了《陶母坟版文》,指出陶母是教子的楷模,“可以卓往赫来,为千万年光” 。


【东晋陶侃母亲教子严格曾退回儿子寄来的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