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马共天下中王与马分别是指的是谁?王与马共天下起因

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
有人不清楚“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其实在字面上理解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是非常的简单的 。这是指当时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和皇帝力量势均力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此可见当时琅琊王氏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
晋元帝司马睿
王与马共天下起因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皇族争权,重臣王衍却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 。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推荐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 。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 。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狡兔三窟了 。”
不过这一举措,并没有使王衍保全性命,最后还是被石勒所杀,但是狡兔三窟之计却对以后的东晋局势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后来琅邪王氏在东晋声势显赫,一时号称“王与马,共天下”,不能不说跟王衍没有关系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政治局面呢?晋元帝司马睿与琅邪王氏之间,是有着历史渊源的 。从司马睿的祖父被封为琅邪王开始,自然是要结交辖内的显赫家族琅邪王氏 。司马睿三代相继为琅邪王,与琅邪王氏家族交好联姻,前后达数十年之久 。所以王氏兄弟与晋元帝司马睿在谈到王、马关系时,总说是朋友之情、手足之谊,不仅如此,它更是一种以家族集团利益为基础的长期发展起来的相互为用的政治关系 。
时间到了公元307年,老一代的王马组合派了新一代的王马组合琅琊王司马睿和王导等人南渡到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司马睿的血缘关系太远了,和司马昭的嫡系已经隔了三代了,江东的士族们压根看不起他,集体对他选择了无视,他去了建康个把月,压根就没有一个人去拜访他 。
王导和王敦商量着想出个办法来,每年的三月初三,当地的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祈福消灾” 。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穿上华丽的衣服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这些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 。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 。江南的士族一看连大将军、公主驸马王敦这么有名望的人对司马睿都这样尊敬,大吃一惊,纷纷拜倒表示归附 。从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他就在建康站稳了脚跟 。
其后,王导在政治上革新东晋朝政,王敦则在军事上巩固这个新兴政权 。王导拥立琅邪王过江以后,势力所及,只有长江下游的三吴地区,长江中游的荆、湘、江、交、广等州,还都在别人的控制之下 。王敦利用手中的军队,用数年的时间平定各州,使东晋势力达到江南全境,这样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
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琊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东晋成立后,王导始终居机枢之地,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王敦则征讨于上游,王氏家族几乎垄断了朝廷内外的高官要职 。以王导、王敦为代表所构成的王氏家族势力在当时是非常牢固的,王氏势力最大的时候,朝中官员超过70%都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是一门内外,貂蝉盈屋,古今名族,鲜有其比 。
当时的皇族司马氏,除有皇帝外,宗室诸王皆徒有虚名,既无行政权也无军事权,与皇帝一样,实际上只是南北士人的精神寄托,而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司马皇族五马渡江,除晋元帝一马之外,其余四马,彭城、汝南、南顿、西阳诸王,都因不见容于士族权臣而丧生 。在当时的国人心目中,他们是作为琅邪王氏的陪衬和傀儡而存在的 。
当年琅邪王氏门强如此,这正是强烈地反映了门阀政治的特性 。东晋皇权既然从属于门阀政治,皇帝也就只是士族利用的工具而非士族效忠的对象,贞臣自然是少而又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