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元曲的特点 元曲的特点( 二 )


元散曲
【宋词元曲的特点元曲的特点】释名
一、 元代人称为乐府 。

宋词元曲的特点  元曲的特点

文章插图
二、 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 。
三、 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 。
四、 20世纪以来的学者的论文,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 。散曲作为文体概念做终被确定下来 。
产生与发展
一、 散曲的产生
1、 发源于金词
根据学者研究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产生于民歌俚谣 。
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 。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金词中的许多词牌实际上已经是亦词亦曲,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已经接近后代的曲 。
2、 散曲输入文坛成为散曲文学的主要途径 。
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仕这条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而大量名妓会制乐府、唱曲,她们将民间的歌曲大量修改、传唱 。文人与她们诗酒相乐、丝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民歌时调与文人创作的结合 。
3、 乐曲的变化 。
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 。散曲便应运而生 。
体制
一、 小令
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其名称源于唐代的酒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 。除了单片只曲,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如关汉卿的双调《大德歌·春》 。
二、套数
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 。体制特点有三 。
1、 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相连而成 。
2、 各曲同押一韵 。
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三、带过曲
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 。
元曲分为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宫调、曲牌、曲韵、平仄(zè)、对仗、衬字 。余毁
宋词元曲的特点  元曲的特点

文章插图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 。13世纪后半期是培毁掘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 。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 。元杂配核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 。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
元曲的特点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猜嫌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