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科举制的发展经历了哪些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皇上为选拔官员而设立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最初设立是在隋朝时期,隋文帝设立进士科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源阶段,第二个阶段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衰退阶段 。
科举制图片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是这样的:科举制度在隋朝时建立,为了能够加强皇权的统治,执政者用科举制度代替了原来的政治制度,并且开设进士科运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 。但是当时的体制并不完善,到了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被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类别,武则天时期还曾经出现过武举,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出现改革,这个时期明确了考试时间,建立了防止徇私舞弊的系统,在考试内容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明朝时期科举考试被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举办的时间是每三年一次,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第一名的称呼叫做会元,这一阶段的监考官一般由忠臣担任,通过会试之后贡士要参加殿试,也是最高级别的考试,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落榜与不落榜之分,只有名次之分 。科举制发展到清朝的时候弊端越来越凸显,八股文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僵化,最终科举制度被统治者废除 。
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科举制度从隋朝产生,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是采取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在中国存活了一千三百多年,最终被废除,那么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是什么呢?
贡院放榜图
要想知道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就要了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度自产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学习狂潮,社会风气也变得温文尔雅 。因为参加科举考试对象不再局限于世族达官贵人,而是全民参与,没有条件限制,不论是稚嫩少年还是垂暮老人,不论是寒门苦士还是名门望族,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
自从实行科考后,为国家招揽了大量优秀人才 。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和后人唾弃的秦桧都是进士出身,为官出仕 。可以说科举制度不仅促进社会风气良性发展,而且也使得国家安定繁荣 。但是科举制度最终还是废除了,下面就来说说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虽然每个朝代都是依靠科考来选拔人才,但是每个朝代也都有了自己的发展 。最显著的就是明清科考为八股文 。八股文有着严格的格式,不允许考生去创新,去思考,只要熟读四书五经就行了 。而且一些人为了能够做官,费尽一生都在参加考试,好比《范进中举》中主人公因得知中了,大喜导致晕厥并且疯疯癫癫了,因此可以说这时的社会风气是病态的,而且这种闭塞懒惰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
因此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不仅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而且还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当西方国家进行着工业革命日渐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国人依然拿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 。当西方国家强迫打开中国大门时,这时的有识之士才知道国民的落后愚蠢 。
唐朝科举制度内容
在唐朝,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表现在考试科目的完善,唐朝科举制度的考查范围十分广,不止考查四书五经,考试内容还涉及到军事、数学计算和法律制度 。除此之外,在考试期间,考场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每位学生的座位都是分开的,在进入考场时还会检查学生携带的考试用品,在考试结束判试卷的时候还会把考生的名字糊上,阅卷时监考老师也会互换考生的试卷,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考试更加公平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