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麦克白:“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是一个坏蛋 , 但却是一个具有深刻而强大的灵魂的坏蛋 , 因此 , 他唤起的不是反感 , 而是同情 。你会看出他是这样一个人 , 他包含着胜利与失败两者的可能性 , 如果是另外一个方面 , 他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人 。”
《麦克白》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 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 , 诞生于17世纪初 。当时的英国 , 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阶段 , 社会动荡不安 , 人与人之间矛盾激化 , 人性贪婪展露无遗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 , 很多人常常因为一时的“迷惑” , 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 并最终潦草收场 。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悲剧是行动的摹仿 , 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品质 , 而是行动 。
因为错误的选择 , 所以实施了错误的行动;而正因为错误的行动 , 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所以 , 选择不论是对于行动 , 还是对于一个人的成败来说 , 都非常重要 。一旦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 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 引发一连串不好的事情发生 。
但 , 麦克白却偏偏是一位不会选择的人 。他本该是一位受人敬仰、英勇尊贵的大英雄 , 却因为一次次错误的选择 , 堕落成了为达目的 , 杀人如麻的大恶人 。他欺骗百姓、杀害君王、血洗重臣家眷 , 成了百姓眼中的恶人;他放纵欲望、追求权力 , 却被恐惧纠缠 。所以 , 才会在矛盾与纠结中 , 选择了听天由命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麦克白由错误的选择开始 , 又因错误的选择结束 , 一步错步步错 。如果他没有选择失误 , 那他或许就不会成为剑下亡魂 , 更不会潦草退场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文章插图
1. 无论是女巫的怂恿 , 还是夫人的煽动 , 都抵不过麦克白欲望的力量亚里士多德曾说:“放纵自己的欲望 , 是最大的祸害” 。欲望本身并没有错 , 但是一味地放纵 , 且欲望不受任何限制的话 , 就会害人害己 。麦克白为国家立下战功后 , 内心开始变得膨胀 。归途中 , 他遇到了女巫 , 并得到了三个预言:“麦克白将被封考特爵士;成为苏格兰未来的君王;班柯的子孙将君临一国” 。
起初 , 麦克白并不相信女巫的话 , 直到他如预言所示 , 真的被封为了爵士 , 他才相信了预言 , 并将预言的一切 , 告诉给了夫人 。麦克白夫人作为“贤内助” , 深知麦克白的心思 。所以当她煽动麦克白弑君时 , 麦克白就真的杀死了邓肯 。而如果麦克白没有那么“听话” , 后面一连串的悲剧也不会发生 。
有人说 , 是女巫害了他 , 因为女巫一直都是令人厌恶的形象 , 所以她当时的预言 , 一定是场“阴谋”;也有人说 , 是麦克白夫人害了他 , 因为麦克白夫人不仅没有劝阻 , 还激将他别让“我不敢” , 扯了“我想要”的后腿 。
但事实上 , 不论是女巫的怂恿 , 还是夫人的煽动 。对于麦克白这样一个拥有健全人格 , 和独立思想的成年人来说 , 如果他自己对皇位不觊觎 , 根本就不会听从别人的鼓动而行动 。所以 , 女巫的预言、夫人的煽动 , 只不过是将麦克白内心压抑已久的本我 , 释放出来罢了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文章插图
正如黑格尔曾所说:“女巫们的预言 , 正是麦克白私心里的愿望 , 这个愿望只是采取这种显然外在的方式 , 来达到他的意识 , 使他明白 。”
所以 , 麦克白选择弑君 , 选择放纵自己的欲望 , 其实都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而决定他选择和行动的真正原因 , 则逃不过斯芬克斯因子的作祟 。
“斯芬克斯因子”指的是 , 个体中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之间的抗衡 。
从伦理的角度上讲 , 弑君夺位罪不可恕 , 所以在人性因子的约束下 , 麦克白一直无法下定决心 。但身体里的兽性因子 , 却解放了本我的欲望 , 一直不断地怂恿着他杀掉邓肯 。所以 , 麦克白急需找到一个“借口” , 来逃避内心的自责 。于是 , 他将女巫的预言告诉给了夫人 , 因为他知道夫人了解他的野心 , 一定会劝说他弑君 。而所谓的“女巫” , 也并非是来自上帝的使者 , 因为她根本就是由麦克白的潜意识 , 而制造出来的错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