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为仁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为仁( 二 )


一个时代有一个礼仪和法律的时代 。孔子推崇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制定的一套礼 , 即“李周” 。李周是封建宗法社会的上层建筑 , 其突出的重点是确定社会等级制度及其行为规范 , 从而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指仁要按照李周的规范来实施 , “仁者爱人”要按照亲疏贵贱来区分 。有血缘关系近的人和有血缘关系远的人或者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不一样的 , 就是顺序、粗细、态度、* * *都有区别 。对社会地位高的人和社会地位低的人的关心也有区别 , 态度和态度也不同 。不可能用爱亲人的方式去爱没有亲人的人 , 也不可能用爱君主和上级的方式去爱普通人和士兵 。“泛爱者”必须有算术 。如何掌握这种算术 , 孔子的解决办法是按照李周的* * * 。《周礼》体现了社会的等级不平等 , 孔子基于“兼爱”思想的仁学也包含了这种不平等的成分 。孔子主张“施于民 , 助于民” , 即为民谋福利 。他还说:“养民也益”(《公冶长》第十六章)、“益足以使人”(《阳货》第六章) , 意思是君子仁人把利益给工人 , 使他们安于现状 , 听其言;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 , 这颠倒了抚养和被抚养的关系 。
孔子的“克己复礼仁”把“仁”局限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及其道德规范 , 所以孔子的“仁”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 。我们说孔子的仁学包含着人道主义的成分 , 但它不是一种建立在博爱、平等原则基础上的现代人道主义 。现代人文主义的特征是打破封建等级制度 , 承认“人人生而平等” , 这是与孔子“爱所有人”思想的更大区别孔子的仁爱思想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时期的产物 , 这是孔子思想和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30年前 , 反儒家抓住孔子“克己为仁”的说法 , 诅咒孔子的“复辟礼” , 即西周国家制度和统治制度的复辟 , 所以是奴隶制复辟 , 完全是曲解和无知 。
孔子教导学生要约束自己的言行 ,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 努力践行仁爱 。
19世纪末 , 西方虚无主义宣称现有的一切道德、法规和制度都受到人性的约束 , 根本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虚无主义在政治上发展为“无* * *主义” , 主张暗杀政治权贵 , 炸毁* * *机构 , 废除一切政治法规 , 实现* * *自由社会 。这种思潮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 。当时年轻的巴金先生也曾信以为真 , 但很快就不了了之 。
孔子告诉他的学生 , “克己奉公”和“四不”是要求学生遵守礼仪制度的典范 。人应该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吗?(这里有个问号)当然 ,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 , 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一天!
你所说的自我否定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家的传统思想 , 是指人要克制自己的私欲和欲望 , 积极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 , 并以此道德规范作为人格修养的基础 。通过这种实践 , 我们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克己”就是克制或放弃自己的贪欲、爱好等欲望;“讲究礼仪”就是以礼仪为准则 , 遵守伦理规范 , 恪守道德底线 。“仁”是为了实现修身养性、家庭和睦的宏伟目标 , 做一个有品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 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