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一首讨饭歌为何击倒朱元璋的中都城

【揭秘明朝:一首讨饭歌为何击倒朱元璋的中都城】古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9月,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想把自己的家乡凤阳建成与京都南京齐名的中都,便下诏选派工匠,大兴土木 。但在六年之后,也就是洪武七年,即公元1375年4月,朱元璋突然下诏罢建中都,在修建凤阳的这六年中,朱元璋动用了全国的巨大物资,调集了百万匠役,耗尽了难以计算的钱财 。然而就在大功告成之际,朱元璋突然下令罢建中都,这无论从政治、经济及其他角度来说,在当时,都是一件巨大的损失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朱元璋下此决心罢建中都的呢?这还要从一首名叫《凤阳歌》的当年流行歌曲说起 。

《凤阳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歌?
提到凤阳,首先想到的,是很有名气的《凤阳歌》 。其实,《凤阳歌》是凤阳花鼓的一种小调,也是凤阳一带过去最有名的讨饭歌 。如今,这首“讨饭歌”,辗转了数百年之后,已变得面目全非,保留的,只是那个脍炙人口的开头:“说凤阳,唱风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琅琅上口的曲调,浅显易懂的歌词,那是谁都可以听得懂的 。在当年如此“反动”的歌词,明显的就是一种攻击啊!矛头,直指凤阳走出来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并且,因此形成的现象很奇怪:那些来自凤阳的乞丐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沿途乞讨,即使是丰收之年,冬天来临,凤阳人也把家门一锁,仍旧出门要饭 。这是怎样一种民俗!讨饭本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但在凤阳,你看不出凄楚,看到的却是满怀的欢乐,还有幽默和玩世不恭 。这样的方式看起来,怎么都有一点不合常理人情 。
然而,就在这个奇怪民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别样故事 。除了故事的本身,还有着一种大众心理,一种集体无意识悄然长成和放大的过程 。
凤阳花鼓曾是朱元璋最喜欢的流行歌曲
编纂于晚明时代的地方志《凤阳新书》中,有一份洪武十六年,即公元1383年3月16日朱元璋颁发的圣旨:“凤阳实朕乡里陵寝焉……朕起自临濠,以全乡曲凤阳府:有福的来做父母官,那老的们生在我的这块土地上,永不课征,每日问雍雍熙熙吃酒,买炷好香烧,献天地,结成义社,遵奉乡饮酒礼……一年(皇陵)祭祀,止轮一遭 。将了猪来祭了,吃了猪去;将了羊来祭了,吃了羊去 。钦此 。”
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定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金陵距凤阳不远,乡里乡亲们经常去皇城看望他 。朱元璋平日里没什么其他爱好,只是对家乡的花鼓情有独钟 。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家乡人特意组织选拔了一支花鼓队伍前去祝贺 。队伍到达金陵后,登基大典已结束,正是大宴宾客的时间 。花鼓队伍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该不该演出 。朱元璋看见家乡来人了,非常高兴,就说:“先唱先唱,唱完再吃 。”于是,锣鼓敲起来了,花鼓手们载歌载舞,极尽颂扬之事,直唱得朱元璋心花怒放 。于是朱元璋就降下圣旨:我来自凤阳,你们都是我的老乡,以后,你们有福气的去做父母官,无福气的就给我看守陵墓,对于家乡人,我不征收你们的税费了,你们就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吧,每天只管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喝酒 。
每年你们只要祭奉一次皇陵就行了,祭过了,猪啊羊啊的,你们分了吃了……朱元璋的这一番言辞,颇有点儿有福同享的意思,的确,过了“有难同当”的时候,也该轮到和乡亲们有福同享了 。洪武皇帝许下如此诺言,凤阳的花鼓手们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这一下,凤阳的百姓真的奉旨行事了,一个个撒着欢儿地大吃、大喝、大唱,哪里有心思去耕田种地,全都指望去当官,最不济,也有一个看守陵园的活,温饱问题也会解决的 。果然,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在凤阳营建中都,洪武皇帝果然说话算话了,全凤阳的人都盼着这块地方成为国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