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艳史:五十岁孀居公主情夫竟是十八岁养子

驸马离世 , 长公主豢养男宠
皇后陈阿娇被囚于长门宫之初 , 曾多次传书馆陶公主 , 恳求母亲搭救 。馆陶公主抚摸着泪痕斑斑的书简 , 暗自伤心 , 却不敢再向她的侄儿皇帝刘彻请命了 。原来她的一桩秽闻正在宫中传扬:堂堂大汉公主在家中与一个十八岁的卖珠儿昼居一处 , 夜寝一室 , 卿卿我我 , 同床共枕!按照礼法 , 人臣不得私侍公主 , 凡违礼者 , 当斩 。馆陶公主自身尚且难保 , 何暇顾及女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山高万丈非一石之垒 。馆陶公主与卖珠儿私通的事说来话长 。
网络配图

这个卖珠儿姓董名偃 , 其母亲以卖珠为业 , 经常出入于馆陶公主家 。董偃从娘胎里带来了一副讨人喜欢的俊俏模样 , 自幼便长得眉清目秀 , 唇红齿白 。左右邻里无不称誉 , 远近乡亲莫不羡慕 , 更有诸多方士都不约而同地说他命里有福 , 长大必能青云直上 , 飞黄腾达 。
董偃的母亲生有此儿 , 洋洋自得 , 乐不可支 , 经常带着他出入于豪门显贵和缙绅官宦之家 , 希望使董偃得人青睐 , 为人赏识 , 从而脱颖而出 , 光耀门户 , 尽享荣华富贵 。
一年春天 , 看看又是姹紫嫣红之时 , 馆陶公主在花园中慢慢行走 , 忽听外面传来一位卖珠子的中年女子的喊声 。她近几天来为把自己打扮得年轻美貌些 , 正想添置几件首饰 , 便命侍女把那卖珠子的女人叫来 。
这卖珠女就是董偃的母亲 , 她知道要买她珠子的人是当今皇帝之姑 , 便立即拿出几颗光闪闪的珠子 , 双膝跪下奉给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见这几颗珠子是她未见过的上等好珠 , 非常惊异 , 说道:“此等珠子从何而来?”
卖珠女说道:“我的祖上在秦朝为官 , 因侍奉始皇帝 , 得赐此珠 , 近日家里贫穷 , 不得已想卖了度日 , 既然太公主喜欢 , 就孝敬给您吧 。”
馆陶公主见这卖珠女说话十分得体 , 便跟她扯了一会家常 。卖珠女自言夫家姓董 , 夫死多年 , 膝下唯有一子 , 年方十三 。馆陶公主听到这里 , 忽然灵机一动 , 便说道:“明日请带你儿子来 , 我与他谈谈 , 我顶喜欢小孩子 , 谨望不要失约 。”言毕 , 令侍女拿出数百金赐与卖珠女 。这卖珠女望着光闪闪的金子 , 心中老大欢喜 , 又见从此可攀上馆陶公主 , 自然更加高兴 , 便欢天喜地去了 。
第二天 , 卖珠女果然把儿子带了来 。那馆陶公主见他面如冠玉 , 心中十分高兴 , 她笑着对卖珠女说:“看你这儿子必定聪颖 , 可惜生在寒家 , 纵有出人头地之时 , 顶多当一个富商罢了 。我有一个主意 , 你如果舍得 , 就令他来我家读书识字 , 将来长大 , 只要对我忠心 , 给他弄个一官半职易同反掌 。”
卖珠女暗自庆幸走了好运 , 连忙就地磕了几个响头 , 说道:“感谢太主天高地厚之恩 。”
“多谢太主!多谢太主!”董偃不愧是他慧黠母亲的慧黠儿子 , 聪颖异常 , 反应灵敏 , 不待母亲指教便倏然而跪 , 鹦鹉学舌似地随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