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蜀汉大将深得刘备信任,但却被灭三族,成为三国最大悲剧

魏延是蜀汉政权最大的悲剧人物,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 。但诸葛亮死后,他旋即被扣上叛国的罪名而被夷灭三族 。更可悲的是,千百年来,他一直被视为反骨仔的代言人,为世人所唾弃 。
众所周知,魏延之所以一直被视为天生反骨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罪莫大焉 。但问题是,罗贯中为什么要这么“抹黑”魏延?
正史里的魏延
刘备时代,魏延深受重用 。当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后,他需要选择一员大将镇守汉中 。此时关羽在荆州,所以时人都以为刘备会让张飞担此重任,张飞自己也认为非己莫属 。
网络配图
然而,刘备却最终破格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对这一情形,史书用了四个字形容:一军尽惊 。
由此不难看出,刘备异常看重魏延的才能,更隐隐然在张飞之上 。
刘备为什么这么信任魏延呢?原因有两个:
其一,他一开始便是刘备的私人亲兵,并非是后来投降的(三国演义里为了突出他的天生反骨而虚构出二反其主的故事),这是刘备对他深信不疑的基础 。
其二,在蜀汉建国的过程中,他立下不少战功,所以才能由半奴隶性质的部曲身份(部曲有些类似家奴,地位较低)而升迁至牙门将军,这说明他军事才能的确突出 。
刘备死后,蜀汉迎来诸葛亮的时代 。魏延为人张扬自大、桀骜不驯,军事上又灵活大胆,这与诸葛亮处处谨慎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魏延并不能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而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诸葛亮的制约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尽管如此,魏延仍是诸葛亮时代的头一号大将 。
建兴五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为北伐做准备,他便命魏延为先锋,并升他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
建兴八年,魏延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军队行至阳溪一带后,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 。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并被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 。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迎战 。此役,魏兵大败,蜀汉获敌首三千级 。
网络配图
由上可知,从刘备创业到诸葛亮主政,魏延都为蜀汉奋勇杀敌,立下汗马功劳,乃是不可多得的大将 。
陈寿的平反
其实,早在三国时期,便有人为他不平 。
后主刘禅延熙四年,距离魏延被杀过去了七年,蜀国官员杨戏写作《季汉辅臣赞》,内容主要是为此前去世的蜀汉君臣点赞 。他给魏延的评语如下: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 。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准厥性 。
这段赞语,既肯定了魏延保家卫国的功劳,又感慨于他的不能善始善终,并且指出他人生悲剧的根源在于“不协不和”的个性,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魏延的同情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更权威的是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评论: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 。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
这更是明确为魏延平反,指出他并没有反叛的意图,只是想要除掉杨仪等人罢了 。
实际上,魏延的确是没有反意的,证据有两条 。
一方面,从诸葛亮死后魏延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并不像要反叛 。沈伯俊在《论魏延》一文中指出,魏延如果要反叛,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