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如何建设的又是谁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主张建设的?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提起万里长城每个中国人都会感觉都骄傲和自豪,它代表的已经不仅仅古代中国的军事防御工程,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祖先人的勤劳和智慧,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
万里长城不仅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1987年也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说的万里长城多指的是明长城,明长城总长8851.8千米也是现在保存最完整的长城 。俗话说风光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大家是否知道明长城是如何建设的?又是谁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主张建设的?今天布衣为大家揭秘戚继光主持建设明长城的内幕 。
事情要有公元1550年说起,这一年八月份蒙古俺答汗带兵攻破了古口北,一度兵临北京城下,蒙古人还在北京附近烧杀抢夺,造成了将近6万人被杀,4万人沦为奴隶,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史称“庚戌之变”而这时候的戚继光才刚满23岁,正在北京参加会试,应试武举 。他在京城亲眼目睹了蒙古骑兵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内心十分痛苦,作为一个军人却不能保卫自己的老百姓,后来他多次向朝廷提成建议,受到了宰相张居正的欣赏 。
当时的嘉靖皇帝沉迷于炼制仙丹长生不老术心理又担心蒙古人再次侵略,于是就答应了蒙古人的要求开放更多的口岸和蒙古人做贸易,这样蒙古边境上总算得到了几年的安定 。正当戚继光觉得自己的战略想法没有用武之地的时候,在大明的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了严重的倭寇之患 。倭寇渡海来到明朝沿海地区杀人掠夺财务,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当地政府多次镇压但是效果很不理想,反而倭寇越来越多 。这时候朝廷派戚继光去治理东南沿海倭寇之患,其实戚继光内心也是高兴的,因为这正是一次表现给朝廷看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后来治理倭寇之患的功劳才让朝廷对他的练兵和打仗的能力刮目相看,才有后来同意他重新修筑长城的方案 。
戚继光带着他的戚家军经过几年的对倭寇的镇压,基本上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此时嘉靖皇帝已经驾崩,新皇帝隆庆帝登基,这个31岁的新皇帝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缺乏对战争的领导和认识,大权基本上交个张居正在处理 。也正是此时,安静了几年的蒙古人再次来骚扰明朝的边境,大明的皇帝依然没有好的办法,蒙古人在烧杀抢夺完后主动撤退了 。戚继光看到遍地老百姓的身体,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他知道明朝当前的防御工程和士兵的素质都不行,根本打不过蒙古骑兵,于是他开始向皇帝建议10条御敌之策以及修筑新的长城 。
开始修长城的建议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当然主要是花钱太厉害,后来的事实证明也是,修长城把一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三都花上了 。但是张居正掌权,由他的支持最终皇帝同意修筑长城 。戚继光修建长城和之前不同,他首先改进了造长城的材料,全部用青砖筑成,青砖用一定比例的水和石灰配比而成,而且在每个青砖上面都印上了烧造的地点和负责人的名字,这样能够确保青砖的质量和以后的追责问题 。在用人方面,戚继光知道这是一项重要的国防工程,关系着国家的安危,一般的老百姓受不了这种艰苦,他首先把自己的戚家军2万人掉过来当工人,即使这样由于工作太过劳累每天都会有不少人累死 。
经过一年的建设,戚继光造的长城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就在1575蒙古人再次入侵明朝边境,这刚好是检验长城建设效果的一次机会 。经过激烈的战斗,长城发挥了重大的效果,由于新建设的长城布局合理,很方面士兵的调动,所以这次战争以蒙古人大败结束,蒙古首领的哥哥还被俘虏了 。这次的胜利让当初反对他建设新长城的人全部闭了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