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inca empire ancient

安迪
一、罗素与疯帽匠
1920年10月 ,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偕女友访问中国 , 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赵元任为他当翻译 。晚年罗素在其《自传》中回忆说:“我们有一位正式的翻译 , 他被派来照顾我们 。他的英语非常好 , 他特别以能够用英语讲双关俏皮话而感到骄傲 。他的名字是赵先生(Mr. Chao)……在我们旅行的过程中我成了他的一个亲密朋友 。”(《罗素自传》第二卷 , 陈启伟译 , 商务印书馆 , 2003年10月版 , 187-188页)
赵元任晚年用英文写过一本《赵元任早年自传》 , 有一章讲为罗素当翻译事 , 其中提到有一次在屋顶花园请罗素和他女友吃饭 , “我冒昧地说道 , 那天罗素拍的照片很像《阿丽斯漫游奇境记》里头的帽匠 , 罗素说 , 没那么古怪吧!我请读者看看那张照片 , 自己下个判断”(《赵元任早年自传》 , 季剑青译 , 商务印书馆 , 2017年5月第二次印刷 , 235页) 。赵的原文只是说“looked very much like the Mad Hatter” , 《阿丽斯漫游奇境记》的书名是译者加上去的 。没错 , 说的就是这本书里的“Mad Hatter”(疯帽匠) 。
赵元任在《早年自传》里说 , 那阵子 , “我最感兴趣的事儿是翻译《阿丽斯漫游奇境记》 ,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 , 书名是胡适起的 , 1922年在上海出版”(同上 , 227页) 。赵元任对罗素说他的照片“像《阿丽斯漫游奇境记》里头的帽匠” , 指的应该是约翰·坦尼尔(John Tenniel)为该书第七章“疯茶会”画的插图中的疯帽匠 。罗素的形象现在读者已经非常熟悉了 , 这里附上坦尼尔画的疯帽匠的样子 , 请读者看看 , “自己下个判断” 。

ancient inca empire ancient

文章插图
坦尼尔画的疯帽匠
ancient inca empire ancient

文章插图
罗素
并不是只有赵元任有这个联想 , 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在他的自传《曾为神童》(Ex-Prodigy)里也曾说过:“描述哲学家罗素是不可能的 , 除非拿出疯帽匠来举例……我们几乎可以说田尼尔的讽刺画预示了罗素的出现 。”(转引自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详注本《爱丽丝梦游仙境与镜中奇缘》 , 陈荣彬译 , 台北大写出版 , 2016年10月版 , 150页)
“维纳还说 , 跟罗素一样在剑桥大学任教的两位哲学家麦塔加(J. M. E. McTaggart)与摩尔(G. E. Moore)则是分别很像田尼尔笔下的睡鼠与三月兔 。剑桥的人都把他们称为‘疯狂茶会的三大天王’(the Mad Tea Party of Trinity) 。”(同上)可见 , 也不是维纳一个人这么觉得 , 当年剑桥的人都这么看 。
二、“水呀 , 水呀 , 处处都是水”
英国作家约翰·萨瑟兰(John Sutherland)在《文学趣谈》(Curiosities of Literature)“以讹传讹”一节中列出几句大众喜欢的引言 , 指出这些都不是按原文引用的 , 其中有柯勒律治一句:“水啊 , 水啊 , 处处都是水 , 却休想喝一口 。”(艾黎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2年11月第一版 , 134页)
查萨瑟兰原书 , 所谓错引的这句话原文是:“Water, water everywhere, and not a drop to drink.”但萨瑟兰在书里没有提供正确的原文 。
写小熊维尼的英国作家米尔恩(A. A. Milne)曾写过一本侦探小说《红屋之谜》(The Red House Mystery , 1922) , 其中有一场 , 比尔协助托尼在书房侦察 , 正碰上管家凯利闯进 , 比尔为了掩护托尼 , 假装在书架上找书 , 顺手就拿了一本柯勒律治的诗集 , 凯利问他在书里找什么 , 比尔说:“我正找一个句子 。托尼和我打了个赌 , 你知道那个句子吗 , 水呵水 , 到处都是水 , 却没有一滴能喝 。”(张旭光译 , 新星出版社 , 2010年4月第一版 , 128页)
查米尔恩原著 , 比尔引的这句“Water, water everywhere, and not a drop to drink” , 正是萨瑟兰所谓错引的那句 。博学的凯利马上纠正说:“原话是 , ‘却没有一滴能解我焦渴 。’”比尔吃惊地望着他问:“你肯定?”凯利说:“当然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