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真相是什么?

蔺相如忠君体国、宽容大度,廉颇负荆请罪、罪错能改,于是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将相和” 。然而,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
【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真相是什么?】照例,我们先回顾下事件原委 。
公元前279年,秦、赵举行了渑池之会,商议和谈 。期间,蔺相如以“信不信我溅你一身血”的不要命精神,逼得秦王为赵王敲了敲盆缶,为赵国挣回了面子 。
会后,蔺相如荣升为上卿,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 。与大将廉颇同一个等级,但地位更高 。于是廉颇很不高兴 。
▲ 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图片源于网络
廉颇说:我为大赵国出生入死,天天跟人家干仗,立下大功 。蔺相如就是“口活”好罢了,现在竟然还骑到我头上来了,还有没有天理?而且这小子从前就是一个贱民 。哎,真是想想都羞耻呢 。
于是放出狠话:我要是碰到蔺相如,见次打次 。
消息传到了蔺相如耳中 。蔺相如不愿和廉颇起争执,便有意避开他,不给对方发飙的机会 。一次,蔺相如驾车出行,远远看见了廉颇,竟然吩咐随从藏起来,直到廉颇消失 。
门客们实在受不了了,纷纷表示主公您这怂的连累的我们也只能跟着装孙子,工作没法开展了,求放过吧 。
蔺相如终于吐露了心声:秦王大大牛吧,可我该怼照怼 。我为什么刻意避开廉颇呢?因为赵国有我俩坐镇,才能震慑诸侯,秦国强大也不敢放肆 。一旦两虎相斗,则必有一伤 。我是从国家大局考虑才不与廉颇争斗呀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廉颇一听,惭愧的不要不要的 。二话不说,负荆请罪,请求蔺相如原谅 。就这样,两人成为了好基友,共同辅佐赵王 。
故事到此结束 。然而问题也来了:
其一,廉颇之所以讨厌蔺相如,原因有两点:一则对方仅仅动动嘴皮子,竟然比自己这个百战将军官还大,未免太不公平 。二则蔺相如的出身低贱 。
但是现在,仅仅因为蔺相如的两句话—我连秦王都不怕更何况廉颇,之所以忍让,是为了赵国整体利益考虑—廉颇就立刻悔悟了?
▲《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图片源于网络
这些话不过也是些没实质内容的大话、官话罢了,不正好反映了蔺相如只会逞口舌之功吗?廉颇怎么就会突然转变了态度,而且是一撸到底,连尊严都不要了,坦胸露乳地上门负荆请罪?
其二,“将相和”里的廉颇,被塑造成知错能改、知错就改的形象 。然而这并不是真的他 。
在负荆请罪过去很久很久以后,又发生了一起类似的内斗事件 。赵悼襄王即位后,使乐乘取代了廉颇 。廉颇大怒,直接与乐乘火并 。结果是乐乘出走赵国,廉颇也觉得事情大发了,随之投奔魏国 。
熟悉的情节,但结局不同 。
同样是因为赵王提拔了一个他瞧不上的人物,位列他之上,便再次引爆了他的冲天怒气 。只不过同为武将的乐乘,没有蔺相如那样的退让 。于是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同样的事情发生两次,你能说这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吗?廉颇公然与赵国大将火并,能说是把国家大义放在首位的人吗?
而且这时距离渑池之会已经三十多年了,廉颇至少已经五六十岁了 。都这把年纪了,尚且有如此耿直、火爆的脾气,不免让人感慨他年轻时该是怎样劲爆的性情呀!
所以,年轻气盛的廉颇到底是怎么忍下这口气,而且还反过去道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