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中举指的是通过乡试还是会试 古人说的中举是什么意思

古人说的中举指的是通过乡试还是会试

古人说的中举指的是通过乡试还是会试 古人说的中举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乡试
乡试 。作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的乡试唐宋时被称“乡贡”、“解试” 。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 。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公元605年(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 。
古人说的中举指的是通过乡试还是会试 古人说的中举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科举考试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 。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 。
古人说的中举指的是通过乡试还是会试 古人说的中举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古人说的中举指的是通过乡试还是会试 古人说的中举是什么意思】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 。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 。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科举制终于消亡 。
关于会试:
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乡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即每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为会试前一级考试),即丑、辰、未、戌年春季,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 。另有同考官18人(明代初为8人,以后有所增加,多时曾达20人),多由翰林充当 。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与乡试一样 。参加会试的举子应先行复试,道远不及者,得于会试后另行复试 。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以及策问,与乡试同 。
考中者均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择优取为进士 。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后释褐授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