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着,有关苏轼的成语及故事( 二 )


把酒泉子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扪着,有关苏轼的成语及故事

文章插图
是那惊心动魄的潮头奔涌 , 还是浪谷波峰上的弄潮英姿?总教我长忆起钱塘观潮的胜景 。那杭城的人啊 , 似乎就在那一日之间倾城而出 , 钱塘的江堤陡然就增高了一截 。
潮水从远处、从大海的深处 , 转瞬之间就蜂拥而来了 , 来到了人们面前 , 来到了人们的脚下 。我真怀疑是不是大海的水一起奔涌而来 , 不然浅浅的钱塘怎么会倏地就成了水的城 , 浪的山 , 波的峰?
潮水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和喧响 。听啊 , 那是千万匹战马在嘶鸣 , 那是万千支刀枪在奋击 , 那是无数面轰天大鼓同时在擂响!整个钱塘充满了战鼓声 , 金锣声 , 呐喊声 , 叫号声……一声比一声猛烈 , 一声比一声凄厉 。
潮水疯狂地汹涌着 , 遮没了远近大小的村庄和楼宇 。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 , 响雷般地怒吼着 , 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
就在这潮水奔腾和轰响之际 , 一叶飞舟在波峰之间或沉或没 。人们都惊叫着 , 攥着拳 , 扪着胸 , 几个胆小的女孩捂住了双眼 , 又不时从指缝间偷窥一眼 。那个手持红旗的男儿正在潮头上随浪头起伏 , 他似乎就和那怒吼的波浪紧紧系在一起了 。还不时地跳起 , 卧倒 , 转身 , 翻着筋斗 。
有几个心细眼尖的女子惊呼道:“快看啊 , 他手里的红旗都没有沾一点水呢!”
啊!钱塘江 , 钱塘潮!
有关苏轼的成语及故事
扪着,有关苏轼的成语及故事

文章插图
1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⑴雪泥鸿爪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 , 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 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⑵夜雨对床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 , 复此对床眠” , 苏轼读后感触良深 , 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 , 但一直未实现 。“夜雨对床”便流传下来 , 本不单指兄弟之间 , 经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⑶河东狮吼苏东坡在一首诗里 , 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 , 谈空说有夜不眠 , 忽闻河东狮子吼 , 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 , 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 , 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 , 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⑷不合时宜朝云乃苏轼侍妾 , 一次苏轼吃完饭 , 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 , 有的说是满腹学问 , 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 , 苏轼遂引为知己 。⑸胸有成竹文同 , 字与可 , 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 , 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 , 二人交情颇深 。苏轼也喜欢画墨竹 , 曾向文同求教 。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 , 执笔熟视 , 乃见其所欲画者 , 急起从之 , 振笔直遂 , 以追其所见 , 如兔起鹘落 , 少纵则逝矣 。”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 。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 , 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 。此后 , 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⑹出人头地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 , 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 , 以《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 。欧阳修见卷子独占鳌头 , 便想评为第一 , 点为状元 , 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作 , 评为第一 , 点为状元 , 有瓜田李下之嫌 , 就判为第二名 。等开了卷 , 才知是苏轼的试卷 , 很是后悔 。在礼部举行的口试复试中 , 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 。后来欧阳修在读苏东坡的感谢信时对老友梅尧臣说:“捧读苏轼的信 , 我全身喜极汗流 , 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 , 我应当回避 , 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 , 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 , 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 , 欧阳修这一句话 , 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 , “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以“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 , 高人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