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简短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简短

1、战国时 , 赵国有一员大将赵奢 , 通晓兵法,英勇善战,很受赵惠文王器重 , 被封为马服君,名位与廉颇、蔺相如并列,在诸侯国之间也颇有名气 。
2、子承父业,赵奢的儿子赵括 , 从小喜欢兵书,熟记兵法 , 能背诵如流,对答如流,连他老子赵奢有时也辩不过他 。日子长了,赵括便目中无人 , 自以为天下再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所以不时在长者面前卖弄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华 。母亲见儿子如此聪明,不免暗暗自喜,庆幸将门后继有人 。其父赵奢却不这么看,他说:“用兵是极危险的事,关系到国家和将士们的生死存亡 , 哪能像他说的那么容易 , 他那是纸上谈兵,在实战中是没用的,是要吃大亏的 。日后,如果赵王让他领兵打仗,赵军将必败无疑 。”知子莫如其父,赵奢这一预言在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中完全应验了 。
3、长平之战,起初是赵将廉颇对秦将王龁 。王龁千里作战,急于求成 , 想速战速决 。廉颇则以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想以逸待劳,寻找战机,打败秦军 。王龁三番五次地向赵军挑战 , 赵军有个老主意 , 说什么也不应战 。就这样,秦军欲战不成,欲罢不能 , 两下里相持了四个多月 。王龁想不出进攻的法子,只得派人回国禀报秦昭襄王,说:“廉颇老谋深算,坚守城池,不肯交战,可怎么办呐,如果这样长期下去,我们的粮草接济不上,到那时兵饥粮断,士气低落,就非打败仗不可了!”秦昭襄王听了,请应侯范睢想办法 。范睢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想办法叫赵国易帅,把廉颇调回去 。”襄王问:“这哪儿办得到呢?”范睢说:“有办法,让我试试看!”

4、范睢有什么办法呢?他的办法就是花重金贿赂赵国见利忘义的臣下,给廉颇造怯战舆论,蛊惑赵孝成王 。范睢的办法真灵,没有过了多少时日,赵孝成王的左右就纷纷议论开了,说:“廉颇太老了,太怯阵了,哪儿还敢同王龁交锋对阵呢?要是叫那年轻气盛的赵括去,王龁带的那点儿兵马,早就给打退了,上党失地也早就收复回来了!”赵孝成王听了这种议论,也不假思索,就派人到前线催廉颇早点同秦国人交战 。廉颇熟知兵法,懂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是不动声地守住阵地,不去出击 。这下子可气坏了赵孝成王 。成王恼羞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就派人去叫赵括 。赵括来面见赵孝成王,成王问:“让你挂帅能不能战胜秦军,把秦军赶出上党?”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考虑,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碰上我,不是我说大话,那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打它个稀里哗啦 , 溃不成军 。”赵孝成王听了非常高兴,当即就拜他为大将,到长平去接替廉颇 。


5、赵括回到府上告知母亲,母亲立即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孝成王不要给儿子委以重任,让他去前线替代廉老将军 。赵孝成王不知其中奥秘,就把赵老太召来想问个明白 。赵老太见了赵孝成王说:“他父亲赵奢临终遗言,再三交代过,打仗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将士的危亡,紧小心慢小心还难保不出差错 。赵括小儿,年少气盛,把打仗当做儿戏,一谈起兵法来 , 就眼无四海 , 目空一切,纸上谈兵 , 夸夸其谈 。今日大王委任他为大将的话 , 我们全家老少遭了灾祸还是其次,怕的是连国家都要断送在他手里 。就为这个,我请求大王千万别委他以大将,让他到长平前线去 。”赵孝成王听后没有引起重视,淡淡地说了句:“你不必说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母亲接过说:“那么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请别连累我们家大小!”赵孝成王答应了她,就叫赵括又带了二十万兵马去了长平关前线 。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简短】6、赵括于公元前260年到了长平关,与廉颇办了交接手续,便拥有了四十万大军 。气势汹汹,真是不可一世 。他下了一道战斗命令“要是秦国来挑战,就擂鼓出击,迎头痛击 。要是秦兵败了,就穷追不舍,杀他个片甲不留!”将士们对他这道命令有疑义,提出廉老将军有令:“以坚守阵地 , 方能保万无一失!”赵括不听劝阻 , 说:“他人老了,懂得什么?”赵括就这样一意孤行,连吃败仗 , 陷入了秦军重重包围 。他心里害怕白起,却偏遇上了白起 。结果,只在阵地上坚守了四十六天,就被秦军战死了,他带的四十万大军,秦军只放回240人 , 其余全部被白起坑杀在长平 。果真是:纸上谈兵 , 误国害民,遗祸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