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文学畸人唐伯虎:唐伯虎活了多少岁?

唐伯虎活了多少岁?嘉靖二年(1524)十二月二日,唐寅走完了他那沉重而又艰涩的人生道路,终年五十四岁,离他常常计算的“人生七十”还差了16年 。唐寅一生的主要意义,在于他敢于坦率地追求一种更为自由、更为真诚的生活 。他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中只有极少知识分子才能达到的精神高度 。
“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 。”唐伯虎清高如是,能不让人敬服么?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二月四日唐寅生于苏州阊门内皋桥南吴趋里一个市民家庭 。因为是寅年所生,属虎,所以名“寅”,字“伯虎” 。后来,又因“虎”而更字“子畏” 。中年以后,又“归好佛氏”,故自号“六如” 。
唐寅相貌英俊,天资聪明,是唐家的白眉 。明代的科举制度,给普通市民提供了入仕的机会 。唐寅的祖上从没有出过读书人,父亲把希望寄托在唐寅身上,指望到这一代能够发家,光宗耀祖 。因此,他花钱请了举业师来教唐寅 。由于全家指望唐寅读书做官,所以他得以“不问生产”,“闭门读书,与世隔绝,一声清磐,半盏寒灯,便作阇梨境界,此外更无所求也” 。
对于天才的自负和对精神生活的沉湎,使唐寅成了一个清高的少年 。他就像后来在自己的“项脊轩”中“盱衡天下”的少年归有光一样,似乎也不怎么把天下放在眼里 。当比唐寅年长十岁的祝允明听说了少年唐寅的才气而来造访时,唐寅正处在这样一个年龄,这就难怪祝允明要屡次碰壁了 。祝允明出身名门,其时正因为提倡古文辞而名声大振,他主动屈尊前来造访,唐寅却不予理睬,也可想见唐寅的傲气了 。后来,也许是为祝允明的诚意所感动,或者是为祝允明的名声所吸引,唐寅终于也伸出了自己的手 。有一天,他忽然送了两首诗给祝允明,表露了自己高傲的心迹,“乘时之志铮然” 。祝允明作为一个青春时代的过来人,理解少年唐寅的心情,在答诗中劝唐寅还是“少加宏舒”为好,“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 。唐寅敏感自傲,祝允明脱略大度,两人的性格相辅相成,从此开始了持续终身的友谊 。
成化二十一年(1485)左右,唐寅以第一名考入苏州府学,初次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但唐寅在府学里不仅是“不务正业”的学生,而且还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士子 。说来也巧,唐寅的同学中有一个叫张灵的,也是市民出身的少年才子,人极聪明,文思敏捷,好交朋友,喜欢喝酒,善画人物,又喜古文辞,受到祝允明的赏识,罗致门下 。唐寅与他气味相投,很快便形同莫逆 。两人经常在一起饮酒游玩,做出许多荒唐行径 。传说唐寅曾与张灵一丝不挂地站在府学泮池中以手击水相斗,说是进行水战 。又传说唐寅曾和张灵、祝允明等于雨雪天打扮成叫化子,敲着鼓唱《莲花落》,讨来钱买了酒到野寺中痛饮,还得意地说:“这种快乐可惜无法让李白知道 。”又传说有一次张灵在豆棚下举杯自饮,有人去看他,他自顾喝酒,不加理睬 。那人怒气冲冲地来到唐寅那儿,诉说张灵如何无礼,唐寅却笑笑说:“你这是在讥讽我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尽管不一定实有其事,但却反映了少年唐寅在人们心目中的“荒唐”形象 。
不过,“荒唐”也许只是唐寅性格的外露的一面,就其内潜的一面而言,唐寅其实是一个感情极为细腻敏感的人 。他有一首《怅怅诗》,表露了他少年时代的内心世界:“怅怅莫怪少年时,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尘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这首诗所呈现的,是一颗少年的多情心灵,它为每一个春天惆怅,为每一次恋情烦恼;它感到忧伤,却不知为了什么;它渴望幸福,却不知如何寻觅 。这是从内心深处流出的青春自白,没有任何虚伪和掩饰 。它反映了少年唐寅的生活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预示了唐寅人生道路的大致趋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