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别周尚书古诗翻译 重别周尚书古诗

重别周尚书古诗翻译 重别周尚书古诗

1、原文
《重别周尚书》
庾信〔南北朝〕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
【重别周尚书古诗翻译 重别周尚书古诗】2、译文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 。
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
3、赏析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 , 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庾信在这里是借用 , 因为阳关已成了“大道”的代称,如同我们把“阳关道”与“独木桥”对举 。诗中的“阳关万里道”是喻指长安与金陵之间的交通要道 。下旬“不见一人归”的“一人”指庾信自己而言,这二句说在长安至金陵的阳关大道上,有多少南北流离之士已经归还故国了 。只有我一人不能归故土,这是令人伤心的事 。


“惟有河边雁 , 秋来南向飞”两句,“河边雁”喻指友人周弘正,这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一种虚拟,是庾信的内心感觉借助外物的一种表现形式 。前已指出 , 庾、周分别是在早春,这时不可能出现秋雁南飞的实景,即使九尽春回,也只能看到鸿雁北去的景象 。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 。沈德潜评这首诗说“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 。”这是知人论世之见 , 于诗歌鉴赏尤为重要 。

此诗表现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借代手法,开头即用“阳关万里道”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 。此种手法增加了诗的含蓄美 。另一艺术手法是虚拟,“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便是虚拟的景物,这种带象喻性的虚拟,使诗歌形象的含蕴更加丰富 。可以想见,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 。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 , 其内涵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 。只有细味庾信的良苦用心,才能欣赏此诗谋篇遣词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