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为官前期还是有许多亮点的相当清廉

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 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
嘉庆四年(1799 年)正月,刚刚即位的嘉庆皇帝就在群臣中扔响一颗重磅炸弹:宣布革除乾隆时期的重臣加宠臣和珅的一切职务,并列举出和珅的20条大罪 。随即他下旨查抄和珅的家产,仅白银就高达八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 。对于这件在大清朝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贪腐大案,人们在惊讶的同时,不禁要问:和珅怎么会贪得这么多?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心理学上,中国古人有“防微杜渐”的认知 。和珅的贪腐之路,恰是违反这种认知的,从小贪一步步累积成大贪终而嬗变为巨贪 。同一般人所走之路不同,和珅绕过了十年寒窗之苦,踏上仕途走的是捷径 。原本,他也想通过科举之路而出人头地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他参加了这一年顺天府的乡试,期望中举,从而堂而皇之地加入搢绅之列 。然而,他志大才疏,最终名落孙山 。
然而命中注定他会与仕途为伍——他有两个可以仰仗的力量:
网络配图
第一个力量,他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 。凭直隶总督孙女婿的身份,他可以轻松地在皇城根下觅个不错的差事 。
第二个,也是最简便的、最让人无话可说的力量,那就是祖先的力量 。也就是说,托老祖宗的福,他的仕途之路早就给铺平了,不再需要头悬梁、锥刺骨地把自己熬成个酸秀才了 。
和珅可谓出身于世宦之家,先祖归顺努尔哈赤之后就获得相当于正二品的功勋之职 。这种功勋保证了他的子孙世代袭职 。到和珅的父亲常保之时,他同样官居正二品 。所以,即使没中举也没关系,和珅依靠祖上的力量,这一年就以文生员的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 。到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也就是他22岁那年,他就成了皇帝身边的正五品侍从 。和珅处处投皇帝所好,这注定了他日后的飞黄腾达 。其实,不管是靠什么方式走上仕途,以今天的话来说,不能光看学历,而要看实际能力 。从这点上来说,和珅在为官前期还是有许多亮点的 。他在皇帝侍卫中脱颖而出,走上侍郎的主政之路后,可谓承继祖上传统,为官相当清廉 。
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他曾拒绝笔贴式安明的贿礼 。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他曾和钱沣等人一道被乾隆皇帝派往云南,查处了时任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的贪腐大案,并能从案中发现问题 。他向皇帝汇报指出,云南的许多州县都出现了亏空,需要彻底整顿清理 。回到京城后,他进一步向皇上提出如整顿云南盐务、钱法和边防事务等诸多建议,都得到乾隆皇帝的肯定 。
随后,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升任户部尚书 。之后,位高权重的他变得利欲熏心,开始纳贿、结党,打击和排斥异己 。就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后,他大兴文字狱,诬陷先前反对他的一些文人“私藏逆书”等,以作为他们谋反的罪证 。在入翰林院任满翰林院掌院学士后,他控制科举制度,垄断朝廷士子,凡是没过好自己这一关者,都被排斥在功名之外,以致出现了凡中举者“几出和门”的现象 。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朝廷中形成四大势力: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和以和珅为首的贪官们 。这个时候,和珅将眼光瞄向了直接的财物 。为此,他直接插手商人事务,从中获取不义之财 。凡是不臣服于自己的商人,他都会施以残酷的报复 。比如说,浙江富商曾氏,因为拒不交纳由和珅掌管的什么帮费,结果竟致一夜之间全家被杀,所有家财尽被掠去 。事发后,竟被称为遭到强盗抢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