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的病因

婴儿脐疝的病因1俗称“气肚脐”,为先天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 。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 。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
婴儿脐疝症2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 。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 。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 。婴儿脐疝多属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 。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直径1-2cm,无其他症状,常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 。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回纳人腹腔,伴有肠鸣音 。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褶,以上为典型脐疝 。肿物较大时,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有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性,除非为创伤所致 。
婴儿脐疝的诊断3判断宝宝得了脐疝气,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
1、宝宝脐疝气鼓出的这个宝宝摸上去非常柔软 。看上去外表呈一球形或半球形,像核桃大小的肿物 。
2、宝宝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安静或卧床时可消失 。
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cm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 。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约有80%的宝宝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
提示:
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请医生诊治 。
婴儿脐疝的治疗4一般来说,在宝宝的脐疝气按压后可以复位 。但是,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无法用手送回 。这样的情况需要紧急就医处理 。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 。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 。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观察等待 。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 。如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cm者,宜手术治疗 。沿脐口1cm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白线,游离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若2岁以上幼儿仍见有脐疝,直径超过2cm者,应去医院手术修补 。如无手术条件,可试用粘贴法:用2条4cm宽胶布,其中一条开一横行小孔,将另一胶布一端剪窄,使其能正好穿过小孔 。用75%医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将胶布粘牢固定,使脐部下陷,两侧缺损缘相接触 。注意局部清洁,一周后更换胶布 。
婴儿脐疝的预防5个别脐环偏小,小儿又爱哭闹,屡发脐疝嵌顿者,可试用“胶布粘贴法”,以加速脐孔闭合 。粘贴胶布应为医用胶布,宽约5cm,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cm,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cm),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插入后粘贴 。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 。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 。使用中注意保护皮肤,防止起泡糜烂 。
粘贴要领6【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的病因】适度贴紧,每次粘贴均使脐现变小,以促使脐称愈合 。为防止胶布滑脱,外面也可加弹性带(松紧带) 。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另一种方法为“弹性腹带”,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先选用,通常白天佩带,夜睡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以起到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 。弹性腹带操作较简便,家长完全能够胜任,而且受到过分忧虑的家长(特别希望宝宝能得到治疗)的欢迎 。有些家长沿用旧习,采用大铜钱或硬币以布带勒紧腹部,企图挡住脐疝膨出,既无疗效,还可能造成损伤,所以应弃之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