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们赏花的秘密:第一是好色最看重姿韵( 二 )


赏花“姿”:“花以形势为第一”
赏花除了色与香 , 还要看花之风韵 , 用清朝画家松年的观点来说 , 叫“花以形势为第一” 。花姿与花色一样 , 可以“养眼” , 所以古人赏玩花木无不看重姿态造型 。美的花姿可以弥补晚开的遗憾 , 明陈道复《题秋海棠》诗句即称:“翠叶纷披花满枝 , 风前袅袅学低垂 。墙根昨日开无数 , 谁说秋来少艳姿 。”花姿有横、斜、曲、直、垂、悬之分 , 各有特长 , 犹如妙龄女子的身姿:横姿恬静 , 斜姿豪放 , 曲姿婉约 , 直姿庄重 , 垂姿轻柔 , 悬姿飘逸 。各种花姿 , 在盛开时节竞风流 , 即如五代文人徐铉在《柳枝词十首》所说 , “新春花柳竞芳姿” , 但徐铉本人“偏爱垂杨拂地枝” 。
花的斜姿曲势似乎更受古人欣赏 , 而这种姿态以梅姿最为典型 。自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对梅花的色、香、姿都有独到观察 , 他在《山园小梅》诗中称:“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 , 暗香浮云 , 此情此景 , 真是醉了 。明清以来 , 人们喜欢斜姿曲势的梅花 , 近乎病态 。据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 , 当年江浙人的赏梅观是:“梅以曲为美 , 直则无姿;以欹为美 , 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 密则无态 。”为此 , 花匠要“斫其正 , 养其旁条;删其密 , 夭其稚枝;锄其直 , 遏其生气” 。龚自珍认为这样是“病梅” , 但从中透露出了古人对花姿的讲究 。
品花“韵”:韵乃花之品质和精神
古人认为 , “不清花韵 , 难入高雅之境” 。花韵可以“养心”、“怡神” 。虽看不见 , 摸不着 , 但能感觉到 。其实 , 花韵即花之品质 , 欣赏花韵 , 就是看花之象征 。常见花卉之韵 , 古人都有说法:梅标清骨 , 桃有羞靥 , 李谢浓妆 , 杏娇疏雨 , 菊傲严霜 , 兰挺幽芳;水仙冰肌玉骨 , 牡丹国色天香 , 丹桂飘香月窟 , 百合如意安康……牡丹在南北朝已成观赏名花 , 到隋唐时牡丹更成为“花王” , 其“国色天香”之誉即始于唐朝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 , 又有“富贵花”之别称 , 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称 , “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
牡丹虽贵 , 但古人最推崇的花韵却是兰花之韵 。兰韵高洁 , 是典雅的象征 , 先秦时孔子即喻兰花为“君子” , 后人将之与梅、竹、菊一起 , 并称为“四君子” , 这四种花都有高洁傲世 , 不畏风霜严寒的一面 , 其韵味也正在于此 。兰花之韵洁雅脱俗 , 古人往往将之与女性气质相提并论 , 或喻兰为“美人” , 如北宋苏东坡《题杨次公春兰》称:“春兰如美人 , 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 , 蓬艾深不见 。”或喻为“妙姬”、“丽人” , 如南朝宋鲍照《芜城赋》称:“东都妙姬 , 南国丽人 , 蕙质兰心 , 玉貌绛唇 。”
看花“历”: 不同月份赏不同的花
古人赏花还讲究时令 , 即什么季节看什么花 , 袁宏道在《瓶史·清赏》中称:“夫赏花有地有时” 。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 , 有专门的《花历》(花月令)可查 。明程编《花历》称:“入春为梅 , 为海棠;夏为牡丹 , 为芍药 , 为石榴;秋为木樨 , 为莲、菊 , 冬为蜡梅 。”在清屠本畯编的《瓶史月表》中 , 所列各月花事更详细 。如眼下的阴历三月“花盟主:牡丹、滇茶、兰花、碧桃;花客卿:川鹃、梨花、木香、紫荆;花使令 :木笔、蔷薇、谢豹、丁香、七姊妹、郁李、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