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有哪些 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有哪些

西湖十景有哪些 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有哪些

1、灵隐禅踪 , 作为三评西湖十景之一的代表,灵隐寺,始建于1600年前,为杭州最早的古寺名刹,地处杭州西湖西的山岭之中 , 背依北高峰,面迎飞来峰,两峰挟峙 , 山地平缓 , 四周林青木秀,鸟鸣山幽 , 云飘雾浮 。古有高僧曾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 , 多为仙灵所隐”,去灵隐追禅问道再合适不过了 。
2、六和听涛,三评西湖十景之二 ,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 , 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吴越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六和塔原有塔院开化寺 , 其中有一楹联写道:“灯传慧业三摩地,鼓应潮声八月天”,此为六和听涛之意 。
3、杨堤景行,景行桥是杨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桥,遥对南高峰、三台山,自南宋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贤祠,且这里经常德贤汇集,所以桥名题作“景行” 。在这里人行景移 , 移步换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有着熏熏的德风拂揉着人的面颊,名副其实的十景之一 。

4、万松书缘,原为建于唐贞元年间的报恩寺 , 明弘治十一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旧址上修缮改建 , 使山上松林密布,故叫万松书院 。它也是明末清初时杭州最大的书院 , 康乾两帝南巡时,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 。民间很早就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结伴就读于万松岭上的传说,梁祝坚贞不渝的爱情是因书成缘 , 后来书院发展成了杭城最大的姻缘牵线之地,故取名“万松书缘” 。

5、岳墓栖霞,背靠栖霞岭,岳墓位于苏堤北面,每当夕阳西下时,岳墓上便有了一道道霞光 , 非常绚美,因而得名“岳墓栖霞” 。景名中的“栖霞”二字既巧妙地借用了岳墓所在地栖霞岭的地名,借景栖霞岭,同时又以此借喻岳飞的碧血丹心 , 尽忠报国,心昭天日 。离离墓草映晚霞,清风伴月写丹心,映出的是历史无尽地沧桑 。
6、梅坞春早 , 此地盛产茶叶,为“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梅家坞溪谷深广 , 常年草木繁盛,峰峦叠翠 , 即使数九寒冬,也不掩如春天气象 。“春”在梅坞便是茶香之意,每当清明时节 , 云雾缭绕的山坡上,采茶女的身影隐现在碧绿如茵的茶园之间,鸟鸣茶歌,婉转相应,为秀美山水平添了一份灵气 , 也是春天西湖独特的人文景色 。

7、湖滨晴雨,湖滨位于西湖和城市的接壤之地,不但可以一览西湖的三面云山,更是品鉴阴晴雨雾的好地方 。尤其是多雨时节 , 漫步湖滨 , 但见烟雨蒙蒙,水天一色,西子湖如西子风鬟雾鬓,若隐若现,更有一种迷人的朦胧美,“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 比喻得恰到好处 。
8、北街梦寻 , 北山街东起环城北路、西至灵隐路、南傍里西湖、北靠宝石山,它是以秀美山水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近代建筑为骨架 , 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它有浙赣铁路局旧址、秋水山庄、巴金老人的珍贵“手迹”、菩提精舍、静逸别墅等景观 。仅一条长仅千余米的北山街,风光绮丽、蜿蜒漫长,却能串起许多萦绕人心的魂梦 。
9、三台云水,三台山景区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乡风貌于一身,它以浴鹄湾景区为核心,东靠杨公堤,西临三台山路,北至乌龟潭景区 , 南到虎跑路 。重新修复后的三台山景区内恢复了先贤堂、黄公望故居、黄篾楼水轩、武状元坊、霁虹桥、三台梦迹等故迹,亭阁宛然,花木葱茏 , 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 。
【西湖十景有哪些 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有哪些】10、钱祠表忠,钱王祠在杭州西湖涌金池南,与岳庙隔西湖相望,其前身是表彰五代吴越国王钱氏的表忠观,始建于公元1079年,清代以后称钱王祠 。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顺遗庥”等御题 。祠内有苏东坡所写的《表忠观碑记》,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 。“钱祠表忠” , 既写出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功德的永世不忘 , 更表现出了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