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醇亲王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爱新觉罗·载沣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传统的观点认为正是载沣在1908至1911年间担任使网站一职时的软弱无能和优柔寡断才倒追了清政府这么快就灭亡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载沣又是一个非常理性和富有远见的人物,他从摄政王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安心在醇亲王府国自己安定的生活,没有幻想过任何复辟清朝的方法,他平静而淡然地接受了这一切,从这里可以看出载沣是一个具有深远的眼光和清醒的头脑的人 。
现在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载沣是当时的摄政王,而且当朝皇帝是自己的长子溥仪,当时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也已离世,他为什么没有篡位做皇帝呢?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继承皇位的法统问题 。按照自古传下来的规矩,皇帝的继位应当是从他的儿子中选择的,一般是嫡长子 。在光绪还没有去世而只是生病的时候,他因为没有后代,为了使皇位能够顺利继承下去,慈禧太后选择了载沣的长子溥仪过继给同治当儿子,同时也过继给光绪当儿子,就是所谓的“一人祧两房” 。因此从宗法上来讲,溥仪已经不是他的儿子了,溥仪继承皇位才是正统,载沣没有任何资格能够继承皇位 。
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时的载沣已经是监国摄政王了,职责是代替只有三岁的溥仪处理政事,可以说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当时皇帝的实际权力是掌握在他的手里的,既然权力已经握在手里了,有没有皇帝这个名号也没什么区别了 。
【揭秘:醇亲王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皇帝?】综合来看,载沣无论是从法统角度还是实际情况角度都没有篡位的原因和理由,而且他本身对权力也并不迷恋,这从他后来辞去摄政王之位,安心隐居在醇亲王府不问政事可以看出来 。因此载沣既不想也不可能去篡夺皇位 。
醇亲王载沣日记记载了什么
《醇亲王载沣日记》是一本由群众出版社出版,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也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历史类图书 。该书真实来源于中国最后一个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所写的日记,真实的记录了他作为清朝皇室成员、醇亲王和军机大臣期间的重大社会史实和国家政事,可以说是一部研究晚清皇家历史和宫廷见闻的重要著作,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
先介绍一下载沣,他全名叫爱新觉罗·载沣,生于1883年,子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为“书癖”,后来改名为“载静云”,他是清朝道光帝的孙子,也是第一代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和光绪帝载湉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溥仪的生父 。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他担任监国摄政王前后的两部分 。第一部分,他身为皇室成员,曾经于1901年被任命为头等专使,赶赴德国为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想德国道歉谢罪,在此期间言辞拒绝了德皇要他跪拜的要求,显示了他的民族气节 。1908年担任监古摄政王,替当时年幼的溥仪处理朝政,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在1911年,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不久,他就辞去了摄政王的职位,自此安心居住子醇亲王府不再过问政事,一直到1951年安详离世 。
这本日记一共有十卷随笔日记,二卷散抄日记(其中第一卷段纸日记已经遗失),还有一卷使德日记和随恤哀记,一共四十多万字,时间跨度为1900年至1911年间 。对晚清历史和皇室贵族的生活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 。
载沣和袁世凯之间的关系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爱新觉罗·载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摄政王,也是清政府在1908至1911年间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这样两个人物,一个是北洋军阀首领,一个是皇室成员,都是在身份和地位上非常显赫的人,他们两个之间也有过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