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承认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连续的发展顺序 , 只是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 。
柯尔伯格认为对偶故事法不能很好地揭示儿童道
德推理过程 , 他采用两难故事法 , 让被试对道德价值上互相冲突的两
难故事进行讨论 , 使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 然后从他们的道德陈
述中分析出道德发展的规律 。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 。该时期的特征是 , 儿童们
遵守规范 , 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 , 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
心自身的利害 。也就是说 , 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然是外在的 , 儿童
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 。
2.习俗水平
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 , ‘直到青年、成年 。这一水平的
儿童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
体所确立的准则 。他们都能顺从现有的社会秩序 , 而且有维持这种
秩序的内在欲望 。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 。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
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 , 避免非议以森得赞赏 , 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 。
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决于人的、有助于人的或为别人所赞
赏的行为 。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 , 希望被人
看作是好人 , 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 , 保持相互尊
重、信任 , 这时儿童已能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这个阶
段的少年在读到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时 , 有的说“偷药不对 , 好孩子是
不偷药的” , 或强调“海因兹爱他的妻子 , 因为已经走投无路才去偷
的 , 这是可原谅的” 。
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
是维护社会秩序 , 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 。判断某
一行为的好坏 , 要看他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 。这个阶段的
青少年在回答海因兹的问题时 , 一方面很同情他 , 但同时又认为他不
应触犯法律 , 必须偿还药剂师的钱并去坐牢 。他们认为如果人人都
去违法 , 那社会就会混乱一片了 。另有一些人认为 , 药剂师见死不救
是不应该的 , 他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
柯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年和成人的道德推理就属于这级水平 。
3.后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
德准则支配 , 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了 。这
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 , 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
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 , 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这个境界
是理想的境界 , 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 。这一时期可分为: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 。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 , 他
们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认
为法律是为了使人能和睦相处 , 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 , 可以通
- 西昌有几条高铁通过 西昌高铁站地址
- 十二岁的孩子叛逆期不听话如何办 正德通过教育和心理纠正
- 手机电子邮箱怎样注册 通过邮箱APP实现注册
- 云闪付借款通过率高不高
- 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的几率多少? 有知道这个几率的吗
- 强调结构的具体句型 强调结构
- 抖音带货是如何回事 如何通过抖音带货
- 信用卡去银行提额可以通过吗 信用卡提额的条件讲解
- 成考多少分过关 成考多少分过
- 副溶血性弧菌会传染吗 副溶血性弧菌会通过空气传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