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的来历简短解释 关于贴对联的来历结束


贴对联的来历简短解释 关于贴对联的来历结束

文章插图
贴对联的来历简短解释 关于贴对联的来历结束 (1)、对联的来历: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2)、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
(4)、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
【贴对联的来历简短解释 关于贴对联的来历结束】(5)、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 。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 。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