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历史:三国中卧龙诸葛亮到底有没有野心?

世人都说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又说他公忠体国 , 事实上诸葛亮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 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仅帮助刘备父子要匡扶汉室 , 其实骨子里也有独揽大权 , 甚至要代汉称帝的想法 。联系三国志 , 我们那可以看到有以下细节:
其一 , 白帝城托孤 , 刘备遗命让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佐幼主 , 但遗憾的是 , 诸葛亮竭力阻挠李严进入中枢 , 事实上李严是个有本事的人物 , 刘备临终的前一年 , 就已经把李严拔为尚书令 , 由诸葛亮照行丞相事 , 而李严则主掌内外军事 , 就让当时东吴的张昭与周瑜 。这样的分配正好能让二人互相制衡 , 以免有一方坐大 。可自从诸葛亮扶刘备灵柩回成都之日起 , 李严就被已经撇在了一边:“建兴元年 , 封亮武乡侯 , 开府治事 。顷之 , 又领益州牧 。政事无巨细 , 咸决于亮 。”
其二 , 被人推崇备至的《出师表》 , 固然有诸葛亮对刘禅的耿耿忠心 , 其实骨子里也有藐视刘禅 , 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 。当时诸葛亮大权独揽、权倾朝野 , 明显地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指手画脚 , 甚至还表露出咄咄一副逼人的威胁态度来迫使刘禅就范 。让人心里堵了很不痛快 。
其三 , 把赵云从刘禅身边调开 , 刘备以赵云“严重 , 必能整齐 , 特任掌内事” , 在进成都后升为翊军将军 , 翊 , 卫也 , 依然是刘备的头号保镖统领 。而此刻诸葛亮将其带走出征 , 换成了自己保荐的向宠 , 虽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人尽其用 , 但是联系《出师表》的前后语义和当时形势 , 不能说一点都没有其他目的在内 。
其四 , 不设史官 。历朝历代没有不设史官的 , 诸葛亮治下的成都似乎是个例外 。蜀亡以后作为蜀汉著名史学家谯周弟子的陈寿 , 奉命修编三国史 , 但即使是在当时人修当时史的情况下 , 也惟有蜀书因为“行事多遗 , 灾异靡书” , 资料严重匮乏 , 许多著名和重要的人物无法单独作传 , 而导致仅仅只修了一卷而作罢 。其实当时西蜀治下历史人才很多 , 比如拥有刘巴、秦宓、谯周、许靖等 。如此不设史官 , 是不是另有隐情 。
其五 , 大权独揽 , 排斥异己 。即使有李严魏延赵云这样有才能的人不用 , 其实这些武将本可以独当一面 , 而用马谡守护街亭 , 其实也是诸葛害怕大权旁落的一个罪证 。
李严给诸葛亮写信 , 劝他受九锡 , 进爵称王 。诸葛亮回答:“吾与足下相知久矣 , 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 , 戒之以勿拘之道 , 是以未得默已 。吾本东方下士 , 误用于先帝 , 位极人臣 , 禄赐百亿 , 今讨贼未效 , 知己未答 , 而方宠齐、晋 , 坐自贵大 , 非其义也 。若灭魏斩睿 , 帝还故居 , 与诸子并升 , 虽十命可受 , 况于九邪!”诸葛亮也接受了李严的观点 , 只表示要在灭亡了曹魏以后再做 。
【细说历史:三国中卧龙诸葛亮到底有没有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