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良娣是怎样设计陷害唐代宗李豫的

广平王被委任为兵马元帅,元帅府就设于禁中 。李泌不愿意做宰相,不得不以“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名义参加平叛,也于禁中安置 。广平王入内参拜肃宗,李泌就在帅府坐镇,李泌有事入对,广平王就在帅府 。二人尽心尽力,配合默契 。当时军务繁重,四方奏报,从早到晚随时送来 。肃宗指示全部战情通报都先送元帅府,由李泌先行开拆过目,军情急切者,重新封固后连夜向宫禁之中通报 。若属一般军务,则待天亮后再禀 。而禁中宫门的钥匙及符契,肃宗这时也都委托广平王与李泌掌管 。
张良娣与李辅国因为在肃宗政变夺权过程中立有大功,权倾一时,气焰熏天 。二人倾心结交,互为表里,招致了时为广平王的代宗以及建宁王的警觉与不满 。李泌为了大唐中兴,也对张良娣的专权不满,他曾劝阻唐肃宗立她为皇后 。建宁王英毅果敢,常不分场合地向肃宗陈诉张、李二人的专权骄横;张良娣则经常在肃宗耳边吹风,搬弄是非 。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了 。
颇知用权的张良娣并没有坐视不顾 。她很策略地劝肃宗把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立为太子,再改任建宁王为兵马元帅 。张良娣企图在广平王和建宁王之间制造嫌隙以分化他们,而且把事端牵扯到李泌身上 。因为,此事若付诸实施,肃宗一定会同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商议 。
果然,有一天,唐肃宗向李泌提及此事:“广平王担任元帅负责平叛已有些日子了,现在朕打算要建宁王全面负责征伐,又担心引起不良后果 。若立广平王为太子,既确定他的储君地位,又能让建宁王发挥作用,先生以为如何?”李泌一下就明白这是张良娣的阴谋,立即直言不讳地劝阻肃宗,使这一隐患暂难萌生 。
张良娣与李辅国见一计不成,更加紧了阴谋策划 。建宁王年轻气盛,无所顾忌,见二人互相勾结,也数番向肃宗陈诉张良娣自恣专权,谋害广平王 。张良娣与李辅国趁机对建宁王大加谮陷,双方较量激烈起来 。有一天,张良娣对肃宗奏道:“建宁王恨不得为元帅,想谋害广平王 。”李辅国也添油加醋,在一旁随声附和 。
矛盾一下暴露出来,肃宗见双方都事涉广平王,眼睛盯着皇嗣,担心会酿成大祸,心中大怒 。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将建宁王赐死了 。
建宁之祸,在参与平叛的众人心中留下了阴影,尤其使广平王与李泌感到惊惧 。
【揭秘:张良娣是怎样设计陷害唐代宗李豫的】至德二载(757)盛夏过后,唐肃宗加紧了对安史叛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 。这年闰八月二十三日,唐肃宗犒赏三军,总攻长安、收复京师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
九月十七日,唐朝大军正副元帅广平王、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由叶护率领作为机动队伍,在沣水之东的香积寺(位于今陕西长安南)以北横亘30里,与叛军10万人摆开了决战的阵势 。
战斗一开始,敌人骁将李归仁出阵挑战,唐军前队进逼相应,遭到敌人突然反扑,军中大乱 。正当危机关头,壮勇绝伦的李嗣业奋臂高呼:“今日若不拚死一战,必将一败涂地 。”说着,竟卸下铠甲,光着膀子,抡起长刀,冲向敌阵 。
敌军被其英勇所震慑,唐军也士气大振,阵脚方才稳住 。李嗣业乘势率领前队军卒各执长刀,列阵而进,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军阵似铜墙铁壁压向敌人 。
刹时之间,疆场上战马嘶鸣,刀枪撞击声、士兵呐喊声,响成一片 。这场血战一直从午时打到酉时,直到夜幕降临,敌军溃逃而去 。战场上留下6万多具尸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