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会被后世评价为诗圣?

杜甫的儿子宗武过生日,杜甫作《宗武生日》一首诗歌,“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诗是吾家事”,诗怎么成了他家的事情呢?这要从他的爷爷杜审言说起,杜审言是杜甫的亲爷爷,是五言诗的始创者之一 。其实,晋朝大将杜预也是诗人,善于治理水利和统兵 。当时很负盛名 。杜甫秉承了祖上“奉官守儒”的家训 。杜甫的父亲杜闲诗文不行,没有留下诗文传世 。杜甫之所成为诗圣,与他中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遭遇有关,也跟他对诗歌的顶礼膜拜有关,更主要的是,杜甫的诗歌是“史诗”,记载了唐史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这首诗歌里,杜甫说出了自己的一生政治抱负和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也说出了自己在长安时期的悲惨境遇,早晨随着人家王孙贵族的屁股,进行巴结和干谒,晚上随着车马的尘土,疲惫的回家 。吃的冷饭残酒,看的是白眼 。想想当年在洛阳,杜甫也是文坛名流,李邕这样的大官、碑刻大家都求见,王翰专门做他的邻居,是何等的荣耀啊?九岁作诗成囊,六岁书大字 。昔年读书破万卷,而今是下笔如有神 。杜甫在长安时期,正是诗人辈出的时期,颜真卿既是书法大家,又是诗人,张旭狂草,诗文也了得 。王维已经是玉真公主和汝阳王的座上宾、状元郎 。尤其是李白早已是名动京师,已经离开了长安 。贺知章做太子师,学监 。长安诗人比比皆是,就连杜甫的老乡郑虔也是大唐三绝(诗书画) 。杜甫被淹没了!但是,一向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一直秉承着祖训,写着诗文,过着贫穷的生活 。杜甫写诗不会附庸风雅,更不像李白浪漫狂羁 。其实杜甫的诗歌不缺浪漫气息,很多写酒的诗歌超越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够豪迈和浪漫?《曲江二首》里的“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

杜甫来长安没有李白风光,尽管杜甫也曾有“考试集贤苑”的风光,那仅仅是一时,而李白名成天下,而且是皇上召见如长安 。杜甫不仅诗歌不被赏识,做人也因穷没有人爱搭理他 。唯一赏识杜甫的人是唐玄宗的驸马爷张垍 。张垍当时是替唐玄宗写诏书的人 。张垍的父亲也是文学大家,做过宰相,叫张说 。张垍很有才华,所以对杜甫很是欣赏 。张垍唯独不喜欢李白,就是张垍“温室树”,迫使李白离开长安被“赐金放还”的 。民间传说杨贵妃和高力士残害李白,纯属胡说八道 。历史讹传,没有证据 。张垍谗言李白,是有证据的,当涂李白坟墓上的一座碑,碑文记载了此事 。张垍给杜甫出主意,在唐玄宗举行大典的时候,将《三大礼赋》投进延恩柜里,得到唐玄宗的赏识,给了一个“鞭笞黎庶”的八品小官,杜甫没有去 。后写《封西岳赋》才换了个华州司功,一个从八品上的小官,养家糊口而已 。就在次年冬天,杜甫的三儿子,刚出生就饿死了,才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杜甫为诗歌生,为诗歌死 。成就了“诗圣”的万古流芳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