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全诗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全诗

全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近乡情更怯 , 不敢问来人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说李频)所作的《渡汉江》 , 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意在写思乡情切,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
《渡汉江》翻译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全诗】

《渡汉江》注释⑴汉江:汉水 。长江最大支流 , 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
⑵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 。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书:信 。
⑶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
《渡汉江》赏析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 。全诗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 , 自然至美 。
此诗有巧妙的抒情艺术 。诗人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 , 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 。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 , 使诗歌以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

《渡汉江》创作背景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 。宋之问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 。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往往不能生还 。

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 , 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
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 , 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
《渡汉江》作者介绍宋之问(约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 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 , 官至考功员外郎 。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 。睿宗时贬钦州,赐死 。
诗与沈佺期齐名 , 多歌功颂德之作 , 文辞华靡 。放逐途中诸诗则表现了感伤情绪 。律体形式完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
李频,唐代诗人,字德新,睦州寿昌(今属浙江)人 。少时以诗著称 。大中八年(854年)进士,调校书郎,为南陵主簿,迁武功令 。后为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 。卒于官 。其诗多为五律 。诗集本名《建州刺文集》,又称《梨岳集》),《全唐诗》存其诗二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