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七擒孟获显情怀云贵川人竟把其当神拜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0回 , 记载到诸葛亮烧藤甲七擒孟获 , 虽然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没有提到孟获 , 但其他史书如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以及常璩《华阳国志》等 , 却有孟获七擒七纵的记载 , 所以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孟获的描述并不是斋吹 。
七擒七纵孟获这个故事是说诸葛亮率兵南征 , 七次捉住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 , 又七次释放了他 , 最终安定蜀汉西南后方 。虽然正史没有记载 , 亦有史学家认为 , 抓放七次叛乱领袖 , 不符合诸葛亮谨慎的性格及战争常规 , 但一直以来 , 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
网络配图
在《三国志》中 , 对于诸葛亮平定南中的只有十二个字的记述:三年春 , 亮率众南征 , 其秋悉平 。在其他章节有关南征的零星记载也没提过孟获 。史学界普遍认为《三国志》中记载过于简略 , 漏掉过很多珍贵史料 。幸好还有其他著作记载过孟获 , 除了早前提及的两本 , 还有南北朝地理名著《水经注》 。
透过考究 , 我们可以了解孟获这个人的真实性:在汉代 , 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 , 再加上有关民间祭祀孟获的历史非常久远 , 早在唐宋时期已有 。西南地区多处都有祠庙或附祀土主庙祀孟获 。凡此种种 , 令史学界大多倾向认为孟获在历史上应该真有其人 。
网络配图
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看 , 诸葛亮安定南中时没有到过滇西 , 但奇怪的是滇西留下许多有关诸葛亮南征的遗迹和民间传说 。虽说七擒七纵的故事 , 透过考证后认为实际上不存在 , 但在民间却深入民心 。因为当时诸葛亮安定南中后 , 尊重当地生活文化 , 同时也为当时相对落后的民族传播中原科技和文化 , 提高发展生产力 。
据史书载 , 他曾在南中大兴屯田 , 传授生产技术 , 促使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了一大步 。明朝杨慎《滇载记》总结指:诸夷慕武侯之德 , 渐去山林 , 徙居平地 , 建城邑 , 务农桑 , 指出当时这些地区的很多民族出于对诸葛亮的敬仰 , 逐步迁出深山老林 , 摆脱原始方式 , 开始耕织生活 。彝族、苗族也都认为诸葛亮传授给他们许多生产技术 。
网络配图
当地渐渐将孔明奉若神明 , 据明代中期《滇略》记载 , 单单在云南一地就有与诸葛亮有关的地名、遗迹四十多处 , 少数民族畏之如天地 , 爱之如祖考 , 这时《三国演义》还未广泛流行 , 可见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千年以后 , 还得到西南民族崇敬爱戴 , 当中在傣族就流传着歌颂丞相的诗句 。近代云南出生的文人赵藩就有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 从古知兵非好战;七擒依算略 , 一战定蛮苗等赞辞 。至今接近蜀汉西南地区 , 像缅甸、泰国北部一带 , 部分民众都不敢直呼诸葛亮 , 而尊称他为孔明 。
【诸葛孔明七擒孟获显情怀云贵川人竟把其当神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