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不是有很多儿子吗 乾隆最后为何会选择嘉庆做继承人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选择嘉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的12位帝王中,纵然如末代皇帝溥仪、傀儡皇帝光绪、荒唐皇帝咸丰也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唯独清朝中叶的嘉庆皇帝是一个特例 。这位被后世评价为“无政治胆略、无改革精神、无理政才能、无帝王作为”的“四无皇帝”,如果非要为其寻找一个执政特点的话,“平庸”二字或许最为合适 。

乾隆皇帝不是有很多儿子吗 乾隆最后为何会选择嘉庆做继承人

文章插图
除了亲政初期将权臣和珅扳倒的辉煌战绩外,嘉庆皇帝在位25年几乎一直在“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规规矩矩的按照清朝的祖制成例理政、治国、维护统治 。无改革、无新政、无亮眼举措更无突出政绩的嘉庆皇帝,成功开启了清朝中衰 。
嘉庆朝以后的大清王朝“武力不竞,纪纲败坏,教徒纷起,民不聊生”,这里面固然有乾隆皇帝埋下的祸根,但嘉庆皇帝的“平庸、无能”才是清朝走向衰败的真正原因所在 。有鉴于此,后世学者认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错误并不在于“闭关锁国”,也不在于奢侈浪费、大兴土木、穷兵黩武,而在于选择了平庸的皇十五子永琰为皇位继承人 。
所谓“知子莫若父”,嘉庆皇帝的平庸,乾隆皇帝是不清楚还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或者,因为嘉庆皇帝生母——令妃魏佳氏的受宠对乾隆皇帝产生了积极影响,才让其选择了一位平庸天子?
令妃魏佳氏对乾隆皇帝择储的影响
令妃魏佳氏,嘉庆皇帝生母,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四十年之间,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后宫庶务,乃系实际上的后宫之主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于德州舟次,宫女出身的魏佳氏便逐渐获得乾隆皇帝恩宠,后宫位分得以迅速晋升;乾隆三十年,继皇后那拉氏因“断发诅咒”而被乾隆皇帝不废而废,乾隆后宫正式迎来令懿皇贵妃时代 。
10年生育6胎,生前佩戴东珠朝珠、丧礼仪仗多达76件都说明了乾隆皇帝对令妃魏佳氏的恩宠程度 。在乾隆皇帝秘密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乾隆三十八年,令妃无疑是乾隆皇帝最为恩宠的后宫妃嫔 。
但是,乾隆皇帝选择皇十五子永琰为皇位继承人,是不是真的受到了令妃的影响呢?乾隆六十年十月,在魏佳氏被尊封为孝仪皇后的大典上,乾隆皇帝的一道上谕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孝仪皇后神牌 。升祔奉先殿 。前期告祭天、地、太庙一事 。亦未免失当 。孝仪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 。恩旨册赠 。止应于奉先殿祭告 。若因此而举行天地庙祀大典 。转邻于渎 。已著不必举行 。
乾隆皇帝不是有很多儿子吗 乾隆最后为何会选择嘉庆做继承人

文章插图
清代祭天场所——天坛
根据清朝祖制,不管是册封还是追封皇后,祭告天、地、太庙都是必须履行的礼制规定 。可在乾隆皇帝眼里,魏佳氏只是因为“嗣皇帝生母”的身份才被追封的皇后,只是为了给嗣皇帝一个嫡出身份,压根就算不上正儿八经的皇后,或者根本就配不上“与朕相匹而膺尊号”,追封这样的皇后,告祭天地就是对天地的亵渎 。
也就是说,在乾隆皇帝这样自负到极点的君主眼中,只有富察皇后才配称皇后,才有资格“母仪天下”,才能和自己“龙凤和鸣” 。乾隆皇帝压根就瞧不上孝仪皇后,更不可能因为她而影响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 。
乾隆皇帝选择嘉庆,到底有多无奈
按照雍正皇帝所创“秘密立储”制度的要求,乾隆皇帝早在乾隆元年就将“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的嫡长子永琏秘密写入传位诏书;永琏薨逝后,乾隆皇帝又将嫡次子永琮视为“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的继位人选 。乾隆十二年,永琮薨逝;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乾隆皇帝传位于嫡出皇子的希望被彻底打破 。
乾隆十三年,在富察皇后丧仪上“不知礼、不悲戚”的皇长子永璜让原本因痛失爱妻而失去理智的乾隆皇帝大为失望,并对其公开训斥 。自此以后,永璜抑郁寡欢,于乾隆十五年薨逝 。
乾隆皇帝不是有很多儿子吗 乾隆最后为何会选择嘉庆做继承人

文章插图
乾隆帝皇长子永璜 剧照
“立嫡”失败、“立长”不成,乾隆皇帝又将择储目光集中在了“立贤”原则上,打算将皇五子永琪立为皇位继承人 。乾隆三十一年,“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的永琪英年早逝,年仅26岁 。“立嫡”、“立长”、“立贤”的皇位继承人选择原则全部失效后,乾隆皇帝彻底陷入了无奈境地 。
乾隆三十八年,时年63年的乾隆皇帝不得不再次面对皇储选择问题,而此时可供其选择的皇子只有6位——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