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清末曾爆发五次金融危机民族资本家遭打击( 二 )


1897年,甲午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当时贩卖鸦片获利丰厚,市面缺乏白银 。鸦片商便以高利息向钱庄借款,钱庄生意一时间红红火火,白银供不应求 。有些钱庄不按常规经营,利用“贴票”办法,出高利息吸收社会存款,再以高利息放贷给商人 。不少奸商乘机浑水摸鱼,开设假钱庄吸收存款,滥发贴票,其实他们的钱庄毫无资金,滥发贷款,其贴票到期又无法兑现支付现银,而且其他钱庄也因为高息揽存,无法持久,最终导致一个月中数十家钱庄倒闭 。
1910年:
橡胶股票风潮
20世纪初,随着欧美汽车业的发展,国际橡胶市场十分红火,橡胶供不应求,国际橡胶价格大涨 。不少人看到投资橡胶有利,纷纷在南洋成立橡胶种植公司 。此时,上海也出现了许多真真假假的橡胶公司,它们在上海积极发行股票 。如1903年,英国人麦边在上海组建了一家蓝格志拓殖公司,说该公司在南洋种橡胶树、采石油、伐木材,赚了大钱,以诱骗中国人买该公司的股票 。该公司的股价也一路走高,100荷兰盾(约合中国银60两)面额的股票,市价竟被抬至1000两 。
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大批人参与到橡胶股票的击鼓传花游戏中,钱庄、票号也参与其中 。因为橡胶价格高得离谱,美国等国家下令限制橡胶的使用,国际橡胶价格下跌,橡胶股票的泡沫破裂了 。1910年7月,正元、兆康、谦余三个钱庄倒闭,引发上海金融业的倒闭风潮 。10月8日,随着上海源丰润银号及其在各城市分号的倒闭并亏损公私银款达2000余万两,金融危机迅速传播到全国主要商埠,如宁波、福州、天津、北京、武汉、北京、广州 。各地市面银根紧缺,大批钱庄相继牵连破产倒闭,终于引发了第二波倒闭风潮 。
此次风潮中又有川汉铁路公司股款被亏350万两白银 。盛宣怀担任邮传部尚书后,要求将铁路收归国有,拒绝赔偿川汉铁路被亏的350万两银子的路款,同时将存留路款以发给股票的形式还给川汉铁路公司股东,这对股东们无疑是一重大打击 。邮传部既将铁路收归国有,又夺走股款,四川人民誓不同意,成立了保路同志会,掀起了保路运动,四川大乱 。湖北新军调入四川镇压,武昌空虚,武昌起义爆发,大清帝国土崩瓦解 。孙中山曾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 。”
1911年:
钱庄倒闭风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政局动荡,银根紧缺 。结交官吏、与清政府关系密切的山西票号,存款被大量提取,放款却无法收回,进而发生严重的支付危机,14家信誉卓著的票号在几年内全部停业清理 。
在辛亥年,上海一共有42家钱庄倒闭,晋商、徽商的钱庄、票号也在此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上述五次金融灾难打击了一批充满活力、对近代企业怀有兴趣的民族资本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民族工业屡遭挫折 。上述金融风潮的发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对金融市场缺乏监管,社会信用机制的缺失,外国资本的贪婪与阴险,民间金融组织的羸弱与幼稚,国人的急功近利与跟风,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