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字体的特点,各种字体特点

柳颜欧赵书法字体特点与相互关系

不同字体的特点,各种字体特点

文章插图
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 。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柳体用笔斩钉截铁,骨力遒劲,有"颜筋柳骨"之誉 。世人评述此碑"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
欧书于平正中见险绝,形态端庄刻厉而不板滞,紧密刚劲而不局促,是从汉隶及魏晋楷书推陈出新的结果.
元代赵孟頫,独创赵体书法,其风格圆润绮丽,后为清乾隆帝推崇 。
欧、颜、柳、赵被称为楷书四大家
欧是欧阳询,是唐代楷书家
颜是颜真卿,是唐代楷书家
柳是柳公权,是唐代楷书家
赵是赵孟頫,是元代楷书家 给偶 。
隶书字体有什么特点,它和楷书又有什么区别?
不同字体的特点,各种字体特点

文章插图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 。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 。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 。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 。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
汉隶
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 。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 。《张迁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 。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 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 。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 。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 。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 。变曲为直 。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 。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 。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 。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 。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 。藏 露等各种变化 。还有字距宽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