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课程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

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新趋向体现在哪些方面?

试述课程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

文章插图
(一)从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
传统课程评价只要求学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学业成就),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业活动)的评价 。由于学业成就是预测性的,因此,学业成就往往被学生必须掌握的某些知识、技能所取代,并把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业评价,关注学业活动和过程本身,关注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关注“学生个体的内省标准”,关注学生搜集信息、资料和分析运用信息、资料的活动过程及其表现,关注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过程中的表现 。新课程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介入自己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活动,自动产生创造的生命冲动,“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以自己的“内省标准”对学习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确定个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新课程鼓励学生对自己负责,改善学习策略和方法,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管理 。
(二)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
传统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淘汰的功能,希望通过甄别选拔类的考试,把学生按照所谓的“智力水平”层层筛选———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只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是以选拔为目的的 。新课程主张进行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差异性发展为目的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就是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但是这不等于平均发展 。每个学生都应该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有个人特色的知识技能结构、能力结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系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就是学生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形成良好的学业情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三)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
传统课程评价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发展 。教师习惯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量化考核,通常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课程中剥离出来,让评价内容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游离出来,进而设置一定的评价层次要求,诸如“理解”、“记忆”、“应用”、“分析”等 。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和要求进行客观性试题编制和量化测试 。新课程的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评价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特有的表现,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习的情感水平和价值观等做出评定 。它关注的不是知识与技能的记忆和再现,而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实践能力,评价的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创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和趋向 。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活动表现”的评价要求建立学生学业活动表现的档案袋,教师根据学生学业活动表现的档案及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反思学习的行为,从而调整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
试述课程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
试述课程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

文章插图
【试述课程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一)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心理、认知的规律和特点、知识的储备与经验的积累等)、学科专业知识的特点和内容,对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方案,进行分析;判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方法,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展状况相适应 。(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学过程中的某项活动或某个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针对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对生成的问题所采取应对的措施,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测评 。(三)总结性(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亦称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的综合性测量和检验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学的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各种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一个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是以一节课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与作用,旨在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组织和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状况等要素的分析、判断和测评,评断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判定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为教师科学设计和合理组织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搭建学生有效认知平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