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介子推隐居在哪里

介子推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属臣 。介子推早年跟随重耳流亡他国19年 , 历尽艰辛 , 忠心侍奉左右 。可是当晋文公重返晋国登位称王后 , 介子推却跑到深山隐居起来拒不出仕 , 最后被大火活活烧死 。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是什么 , 介子推隐居在哪里呢?
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
话说晋文公执掌晋国大位后 , 分封“从龙”之臣 , 却忘掉了割肉救他的介子推 。介子推也因此看透人情冷暖 , 知道世人大多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 , 于是带着母亲隐居深山不出 。晋文公对此毫无所知 , 直到有良臣以诗进谏于他:“龙饥无食 , 一蛇割股 。龙返其渊 , 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 , 皆有处所 。一蛇无穴 , 号于中野 。”
晋文公看过之后 , 终于想起了与他共患难 , 对他曾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 , 晋文公羞愧的亲赴深山去寻找介子推 , 请他出来共享荣华富贵 。介子推却已看透世事 , 只愿深山隐居因此避而不见 。
介子推被烧死图(网络图)
晋文公多次寻找不见介子推其人 , 这时有个臣属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想见” , 晋文公竟然采用了这个馊主意 , 下令烧山 。
可不知介子推竟然宁死不从 , 最后与他母亲活活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也不肯出来相见 。晋文公十分悲痛 , 悔之晚矣 , 知道是自己的“忘恩负义”才使介子推落得这个下场 。晋文公命人用介子推死前靠着的那棵柳树做成一双木鞋 , 穿于足下每日悲曰:“悲呼足下” 。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就把他隐居的深山改名为“介山” , 把介子推的故乡改名为“介休” 。晋文公还把介子推烧死的这天定为“寒食节” , 晋国上下不准生火 , 以此纪念介子推 。那么 , 介子推隐居的介山在哪里呢?
介子推隐居在哪里
第一种说法是在西河界休南 , 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介休县 。依照《史记·晋世家》的记载:“闻介子推入绵山 , 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 , 以为介推田 , 号曰介山 。”西晋杜预 , 北魏郦道元、乐史和颀祖禹都认为“绵上之山”在西河界休南 。
第二种说法是在山西省翼城县 。根据《左传》记载 , “晋侯于绵上以治军”和“赵简子迎宋乐祁饮之酒于绵上” , 据此明代顾炎武推断乐祁从宋国来 , 不会绕远走河西介休一带 , 赵简子迎侯他的绵山绝不会在介休 。当时晋国都城(现在的山西翼城县东南十五里处)附近倒有一座绵山 , 靠近曲沃 , 更合乎乐祁的行进路线 。此处绵山似乎应是介子推隐身之地 。
介子推图像(网络图)
第三种说法是在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的绵山 。根据现在的史学家考证 , 乐祁从宋至晋很可能穿越太行山南端 , 抄近路行进 。赵简子迎候宋使者也不会离开都城太远 。“晋侯系于绵上以治兵” , 能够演练军队所以此地必定开阔 , 才有可能演练军队 。晋国当时只有浍河以南有这种适合的地方 , 就是今天的山西稷、闻喜这一带 。另根据乾隆年间的《万泉县志》所记载 , 万泉西南确有一座绵山 。依照这里推断 , 这里的绵山可能就是介子推的隐居地 。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山西省平定县东 。支持者的论据是山上有一座介子推庙 , 如果这里不是介子推烧死之地 , 那怎么会有他的祭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