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起义鲜卑贵族最后的狂欢

元法僧去建康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萧老大是信佛的,对这种老年人格外照顾,据说在建康,还是锦衣玉食,舒舒服服的过了好些个年头,徐州这摊浑水,留给了南朝,梁武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萧综,就是那个疑似萧宝卷儿子的二皇子 。从建康到徐州,路还蛮远,担任护送任务的,是陈庆之 。人到中年的老陈,刚开始,并没得到萧老大的认可,可能是因为下棋老输吧(陈庆之内心是奔溃的:开玩笑,你是皇帝,我敢赢么),无论如何,老陈干的,都是VIP接待工作,元法僧投降,去接一下,萧综接管徐州,去护送一下 。徐州这块地盘还蛮大的,更重要的是,战略位置特殊,徐州没了,洛阳就没那么安全了,于是北魏政府出来讨伐萧综的,是这么两位爷,一位叫元延明,一位叫元彧(读 yu) 。
网络配图
元延明是个读书人,也是拓跋家族的一员,因为喜欢读书和乐善好施,风评不错,之前在徐州也当过几年的刺史,有群众基础,所以这次出征,有一半是希望,利用元延明的人望,招降徐州城的百姓,结果把对方的主帅萧综给招降过来了,算是超额完成任务,据说后来做了尚书令和大司马 。
元彧的来头更大,标准的皇族后裔,他是太武帝拓跋焘第四个儿子拓跋谭的后代,原名叫元亮,字仕明,因为和北魏开国功臣穆崇的后代穆亮重名,自愿改名,皇帝很高兴,“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荀彧),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 。”于是,就成了元彧 。
不过,这位元彧兄就比较郁闷了,他的第一次大型战役,是镇压六镇起义,结果还失败了,被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名字就这么长,肯定不简单~)追着打 。
六镇起义在北魏历史上非常有名,可以说,北魏末期的大部分叛乱都和这次起义有关,事件直接的反应就是边关将领的叛乱,原因是他们在边关流血拼命,孝文帝实行的汉化改革,却一点都没照顾到他们,就好比,一线员工拿的奖金,反而比办公室里整天喝喝茶的大叔还少,士兵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在北魏边境,也存在一个强大的部落政权,柔然,关于他的历史,在《孝文帝改革》一章里有介绍,早在北魏建国初期,柔然就不断的骚扰边境,当时北魏的中心还在平城,柔然的骚扰对平城威胁很大,于是道武帝拓跋珪就派遣鲜卑主力的一部分,常年进驻柔然边境 。
到了太武帝时期,拓跋焘从司、幽、定、冀四州,征调了十万人,自北京延庆到山西河曲一带,修建防御工程,六镇的规模基本成形 。所谓的六镇自东往西依次为:怀荒、柔玄、抚冥、武川、怀朔、沃野 。大草原上,战士的地位是很高的,阿凡达中的杰克,骑马射箭、翼龙都会骑了,才算一个合格的战士,而六镇的士兵也不是谁都能去,需要鲜卑贵族的身份,作为拱卫京城的部队,出将入相也不是梦,但是孝文帝改革后,这六镇士兵的地位从天上掉到了地狱,跟着皇帝留在中原的部落兵,成为羽林、虎贲,那是高级兵种 。
网络配图
六镇的呢,史书上的称谓叫镇户,其实就普通老百姓,而且不能内迁,一旦去了六镇当兵,这辈子甚至儿子孙子也没机会享受中原的繁华了 。
当北魏人民因为改革,高高兴兴奔小康的时候,曾经部落的骄傲,现在只能挣扎在温饱线上,更重要的是,柔然自内部叛乱后,势力下降,之后迁入六镇的,一般都是罪犯和豪门的家丁 。
无论战略地位还是社会地位,都没了,小伙伴们有怒气,有人一勾,就出来了 。
公元523年,怀荒的镇民首先不高兴了,当地的主将把每月的口粮给扣了,没发,战士们本来心理就不平衡,现在连吃的都没了,于是闹哄哄的,把主将给杀了,有人挑头,后面的全都跟上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