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的事例100字 助人为乐的事例 助人为乐简短事迹


助人为乐的事例100字 助人为乐的事例 助人为乐简短事迹

文章插图
鲁迅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地主家庭 , 少年时期 , 因祖父入狱 , 父亲病故 , 家境败落下来 , 使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无助 , 也让他切身感受到贫弱者对救助的渴望 。长大以后 , 当他有了能力的时候 , 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之手 , 去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
在周晔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 , 提到鲁迅帮助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 。这位车夫为了谋生赚钱 , 晚上光着脚在路上拉车 , 不幸被一块玻璃扎到了脚 。当鲁迅知道后 , 立即从家里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 又给他敷上药 , 扎好绷带 。然后 , 掏出一些钱来给车夫 , 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 , 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
现代作家傅东华在《悼鲁迅先生》一文中写到 , 在鲁迅去世前一年的一个秋老虎肆威的日子 , 傅东华17岁的儿子刚去学校没几天 , 就因病送了回来 。当时 , 他高烧40度以上 , 人已经烧迷糊了 , 一个劲地说胡话 , 请了几个医生看了都不得要领 , 最后才断定是得了伤寒病 , 有人提出只有送到医术好的福民医院才行 。作者想起鲁迅跟这家医院的院长熟悉 , 便托鲁迅出面作个介绍 。鲁迅对小傅的病情十分关切 , “立即在烈日灼晒下亲自步行到医院接洽一切 , 并且亲自陪同院中的医生远道到我家来先行诊视 。进院之后 , 他老先生又亲自到院中去探问过数次 , 并且时时给以医药上和看护上必要的指导 。”傅东华一连用了三个“亲自” , 再现了鲁迅待人的热情和友善 。
1924年7月 , 鲁迅应西北大学的邀请去西安讲学一个月 , 得了300元讲学费 , 他说:“现在陕西还不富裕 , 很多方面都经费不足 , 我要把在陕西得到的钱都用在陕西 。”于是 , 他给为他们做饭的工友多付了工钱 , 给当地一个缺少经费的小文艺社团——易俗社捐了款 , 帮助易俗社解了燃眉之急 。
有人说 , 鲁迅对钱看得重 , 舍不得借钱给别人 。其实 , 鲁迅是经常把自己的钱借给别人应急的 。作家王瑶回忆 , 他的一个朋友没有钱花的时候 , 找到王瑶 , 王瑶爱莫能助 , 鲁迅听说后 , 主动借给他10元解困 。借钱给没有固定收入的年轻人 , 对鲁迅来说 , 可是家常便饭 。很多文学青年都得到过鲁迅这方面的帮助 。对那些生活艰难 , 却从来不向鲁迅借钱的有志青年 , 鲁迅则巧妙地把钱借给对方 。
【助人为乐的事例100字 助人为乐的事例 助人为乐简短事迹】比如 , 冯雪峰没有固定收入 , 生活拮据 , 又从不开口向鲁迅借钱 , 鲁迅看在眼里后 , 想出替出版社预付稿费的办法 , 将30元钱塞到冯雪峰手中 , 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两个月后 , 冯雪峰到鲁迅家 。鲁迅付给他校对“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的稿费50元 。冯雪峰想起出版社已经给他寄过50元稿费 , 便坚持要退还给鲁迅 。鲁迅这次付校对费 , 显然是想改善他窘迫的经济状况 , 所以坚持给了冯雪峰 。
湖南株洲籍翻译家张友松在大姐张挹兰和姐夫李大钊牺牲后 , 家庭一下陷入了困境 , 他不能继续留在北大念书了 。当时在北大教书的鲁迅对张友松寄予了很深的同情 , 亲自推荐他去了北新书局做编辑 。
谁知 , 在北新书局做了不到一年 , 张友松便因书局拖欠鲁迅稿费而同经理李小峰彻底闹翻 。在鲁迅的支持下 , 张友松创办自己的春潮书局 。鲁迅不仅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 亲自帮张友松邀人组稿 , 拟定编辑文艺丛书计划 , 而且还在自己收入相当拮据的情况下 , 借给张友松500元钱 , 帮助他筹办新的书局 。
对湖南邵阳籍翻译家石民 , 鲁迅更是关怀备至 。1930年11月 , 石民得了肺病 ,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 , 鲁迅先后5次陪同他去日本医生平井博士家里就诊 , 因为石民日语不甚流利 , 鲁迅主动给石民和平井当翻译 。1934年5月 , 石民的肺病加重 , 急需筹钱治病 。在危难之际 , 石民想到了鲁迅 , 请鲁迅帮他解难 。鲁迅果然不负石民所望 , 借给他银洋250元治病 。对石民每次请他修改稿子 , 鲁迅都会不厌其烦地仔细修改 , 改好后又附信给予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