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是帝王教育失败品急躁易怒无耐心( 二 )


事实上,直到十多年后打算更换皇帝之前,她一直是以“恩主”的心态来对待皇帝的:是她亲手把他扶到了宝座上 。这个座位,被帝国内所有的男人视为最大的幸运和幸福的象征,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甚至家族的代价 。太后常常想,长大懂事后,这个孩子没有理由不对她感激涕零 。
网络配图

然而光绪的童年回忆却充满苦涩 。
那是1875年的1月13日,载湉从熟悉的家里被抛到了这个巨大、荒凉的宫殿之城 。他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人 。刚刚还抱着他逗他玩的父亲,现在远远地跪在丹墀之下,成了他的臣子 。与他朝夕不离的祖母和母亲泪眼婆娑地被厚厚的宫门阻挡在外 。为了让他彻底与过去的生活告别,太后甚至不允许他的奶妈跟进宫来 。
天底下可能没有比紫禁城更不合适一个孩子成长的地方了 。这个权力的象征物里,批发着世界上最密集的阴谋,笼罩着世界上最严密的规矩,呈现着人间顶级的浮华和奢糜,却唯独缺乏一样东西:简单平凡的亲情 。
我们无法想像进宫的当天晚上,光绪心里是多么惊惶和迷惑 。我们只知道,从第二天起,他的生活就完全改变了 。那个原本无拘无束的孩子现在变成了帝国机器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零件 。他每天得按固定的程序运转:每天四点多钟就要起来,正襟危坐在乾清宫那张坚硬的宝座上,充当“垂帘听政”的道具 。在禁宫林林总总的几百年一成不变的礼仪中,他都是必不可少的器皿,被群臣捧来捧去:到观德殿给先皇帝梓宫叩头;到奉先殿给列祖列宗牌位跪拜;去慈宁宫给太后太妃请安;往寿皇殿及太高殿祈雪、祈雨,春天到丰泽园去行耕藉礼……
他完全不知道他做这些事的意义,他只知道,在这广阔无垠的禁宫之中,每一寸空间都充满着看不见摸不着的“规矩” 。在哪位太妃前应该说哪些话,在哪个仪式上应该穿哪套衣服,下跪时先跪哪条腿,跪下后龙袍的前摆放在哪里,磕头的次数、深度、跪或立的间隔,都有详尽的规定 。稍有错误,就会遭到批评和训斥 。
对于自己的亲姨、伯母和养母,小载湉怎么也亲近不起来 。在他的感觉里,这个“亲爸爸”更像一个男人 。她说话从来都说一不二,在她面前所有的人都必须绝对服从 。他从心底里惧怕这个钢铁一样的女人 。
网络配图
从进宫的第一天起,他总是处于太后的纠正和训斥之中 。为了让小皇帝成为合格的统治者,她发誓绝不犯在同治身上犯过的错误,不容忍这孩子身上任何一点“毛病” 。在为小皇帝挑选太监时,叶赫那拉特意指出:“所有左右近侍,止宜老成质朴数人,凡年少轻佻者,概不准其服役 。”这个以权力为生命的女人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养子的绝对控制 。从进宫的那天起,那些面容呆板的老太监,“像灌输军事知识一样”,天天教育他,“他应该永远承认太后是他的母亲,除掉这个母亲之外,便没有旁的母亲了 。”(《瀛台泣血记》)除此之外,太后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培养小皇帝的绝对服从 。按照太后的要求,小皇帝“每日必至太后请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罚令长跪 。”(古灵后人《清外史》)在平时,“孝钦后乘舆出,德宗亦必随扈,炎风烈日,迅雷甚雨,不敢乞休 。”(徐珂《清稗类钞》)太后每顿赐给他的饭菜量都很大,即使他已经吃饱,也不得不一口口吃得干干净净 。因为那不是普通的食物,那是太后的天恩和意志 。
教育学家说,刻板、教条、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这些孩子往往拘谨懦弱,胆小怕事,同时又固执倔强,不善变通 。这些人通常都是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会下意识地时时处处以父母的要求来评价自己,对自己过分苛求,事事追求完美,对自己和对他人都缺乏宽容 。不幸的是,在阅读光绪的有关资料时,我们发现他性格中这些特点非常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