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朗读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的翻译和原文
原文:
《虽有嘉肴》——《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虽有嘉肴的翻译及原文赏析
《虽有嘉肴》译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出处:
《虽有嘉肴》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的一首文言文,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著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仅存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如今所见到的《礼记》 。这两书中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
全文主要讲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 。即使错了,也要敢于承认,使言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 。
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
此文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好的 。
戴圣简介: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代表作《礼记》 。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后世称其为“小戴” 。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朗读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